台湾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东港送王船祭奠亡灵与祈福

烧王船仪式在我国东南沿海比较常见,是一种流传了多年的传统祭祀仪式,但是现在已经不多见。最著名的烧王船仪式就是台湾屏东的东港送王船。最开始烧王船的习俗与送瘟神有关系。相传早年间大陆移民初到台湾时,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潮湿,所以多有人染病而死,瘟疫迅速传播开来。为了消除瘟疫,人们只好寄希望于神的庇佑,于是便用纸折船,送到海边烧掉,寓意船只将瘟神送走。

【为死者祭奠,为生者祈福】

东港送王船祭奠亡灵与祈福

烧船的风俗流传开来,加上这里的王爷信奉,于是成为一种独特的祈福民俗。因为台湾多渔村,烧船成为渔民们出海前的祝祷方式。海上多风浪,有的渔民出海,葬身海底,留守的家眷也通过烧纸船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烧船的仪式流传得越来越广,逐渐成为渔民们祭奠死者、祈祷幸福的方式。随着信奉温府千岁王爷温鸿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将原来的船造得越来越大,可供温王爷出海巡守。于是,就成了现在著名的东港送王船。

【东港东隆宫一瞥】

东港送王船仪式由东隆宫主持举行。东隆宫坐落于屏东县东港镇,这座庙宇以道教为主,供奉的主要神灵就是温王爷。据传,温王爷是唐太宗年间的大臣,英勇善战,后来在海上罹难,被朝廷追赐代天巡守的权力。流传到民间,温王爷便成了在海上能保护渔民驱走邪灵的神。

东隆宫始建于1706年,后经无数次重建,呈现出现在一派高大雍容的气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国初年建造的东隆宫牌楼,牌坊由中间的主牌楼和两座侧牌楼连接而成。牌楼表面用一百多千克的金箔贴附,呈烫金色,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四根蓝色的柱子支撑着牌楼巍峨的楼顶。三个坊顶两角翘起,像是欲飞的翅膀,给这座威仪无限的牌坊增添了几分灵动之姿。左右门上分别写着“国泰”、“民安”。节日的时候,这里的牌楼挂满彩色的灯笼,晚上灯光亮起,金黄的牌楼与五彩的灯笼融为一体,仿佛到了仙家的宫殿。

东隆宫高达数层,门檐呈悬山状。在金黄的琉璃瓦上,一排排栏杆环绕着东隆宫,在富贵中更多了一份圣洁。东隆宫中金色布幔下供奉着温王爷,王爷像前鲜花水果,香火绵绵,善男信女跪拜于此,祈祷出海顺利,阖家平安。

东隆宫至今还保留着责杖改运这一传统的祝祷形式。信徒做了错事可以到这里来忏悔,并恳请神明允许宫中执事责打自己。通过这种古老的形式,信徒可以净化心灵深刻忏悔。因为东隆宫供奉的温王爷“代天巡守”,这里又信徒众多,所以每逢举办烧王船,东隆宫都会主持操办。

【烧王船仪式】

东港送王船每三年举行一次,祭祀典礼要举行八天七夜,烧王船将整场典礼推向高潮。

东港送王船祭奠亡灵与祈福

王船需要提前一年多甚至两年就开始建造,主要用纸和木材仿照古代的战船样式打造。

建好的王船几乎与战船一样大小,全长可达到13米多。王船色彩瑰丽,船身还有精美的绘画和浮雕,图中画着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船上还站立着彩纸做的水手和战士,手持武器,准备出海,船身还有“代天巡守”的旗子。船头上画着巨大的狮子头像,并在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船的两侧插着两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船尾用彩笔描绘出一条龙。祭祀当天,渔民们将供奉的油盐水果等放入船中,王船在东港镇巡游,然后到海边烧掉。烧船仪式盛大肃穆,乩童先去辨别风向,然后代表温王爷站上大船,向人们挥手告别。熊熊大火中,华丽富贵的王船慢慢化为灰烬,灰烬被海水带走,带走了纠缠人们的瘟神,带走了人们对亡灵的思念,带去了出海巡游的温王爷,人们期待着又一个太平丰收的年景。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