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牛街礼拜寺 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牛街礼拜寺是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始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建寺初称“清真寺”,明成化十年(1476),明宪宗赐名为“礼拜寺”,因其坐落于北京古老的牛街,故称为“牛街礼拜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街礼拜寺 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牛街礼拜寺礼拜大殿

牛街礼拜寺的创建人是阿拉伯入觐中国的学者革哇默定的次子那速鲁定。据《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文总序略》记载,他为人聪颖,“具有先见之明……性近幽处,不干仕进,上赐官爵,坚辞弗受,是以授为清真寺掌教,留居东土。”因此,他选择当时的冈儿上(牛街古称)为寺址并亲自督造。

牛街礼拜寺在元、明、清各代相继重修和扩建,现在的规模格局形成于康熙年间。它以悠久的历史、宏伟壮丽和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穆斯林中享有很高声望。它在整体布局和建筑手法的处理上,除了符合宗教的要求外,还具有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特点, 是北京所有名贵古典建筑物中一个富有独特风貌的建筑群,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寺院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

1979年,尽管当时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仍拨出巨款对礼拜寺进行了全面修复。经过一年的精心施工,使整个寺院装饰得金碧辉煌。1988年元月13日,牛街礼拜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证明它是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瑰宝。

牛街礼拜寺环抱于茂密、苍翠的古老松柏之中,整体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构思精巧。中国宫殿式的建筑外观和内部浓重、精细的阿拉伯装饰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中国伊斯兰建筑风格。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望月楼、宣拜楼、讲堂、碑亭、对厅和沐浴室等。

临街望月楼上的金黄色琉璃陶宝顶,与马路西侧长约40米大影壁的砖饰中心隔街相对,是该组建筑群的中轴线。寺的正门在望月楼下,前面一座朱漆彩画的牌坊上悬有“达天俊路”匾额,与望月楼上高悬的“牛街礼拜寺”匾额,均为蓝地金字,雕花金边,颇为壮观。沿南便门甬路东进,右侧为名曰“涤虑处”的男女分设沐浴室。

向前再折向北,绕过一段短廊,左方正西便是庄严宏伟的礼拜大殿,是寺的中心。大殿面积600平方米,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座六角形攒尖顶亭式建筑组成。大殿正门外抱厦上方悬挂有“清真古教”匾额,为清朝庆亲王奕劻于1902年所书。大殿南北五楹,东西三进,共42间,可供千余人礼拜。六角形的攒尖顶亭,结构弯隆,形如窑状,俗称窑殿。窑顶是我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藻井和窑门内上方梁上绘制的六幅花卉,经南京大学教授刘敦祯先生鉴定,确属宋代之遗物,至为珍贵,是我国罕存文物。

殿前是一座高于地面约一米的月台,正东与一座歇山重檐亭式宣拜楼相接。月台上有日晷,南北各有明代碑亭一座,与宣拜楼三足鼎立。月台左右为南北讲堂,北为伊玛目住室和会客、讲经之处,南为学员学习及寺内办公处所。寺内东侧有与礼拜殿成一字形的对厅七间,为聚会议事之所,现为贵宾接待室,陈列有寺内珍藏的各种历史文物。

牛街礼拜寺 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礼拜寺牌坊和望月楼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