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白云观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又是中国道协所在地,是北京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白云观牌坊

【白云观的历史沿革】

据《北平庙宇通检》载:白云观系唐天长观故墟。金正隆五年(1160)北方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敕命重修,命户部尚书张仲愈督办,历时四载,其规模比以前更加宏大,主要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工程于大定十四年(1704)三月落成,观内举行三昼夜的盛大道场。金世宗与太子亲临观礼,并请著名道士阎德源任住持,开坛说戒,道教丛林传戒制度从此开始。同年改天长观为十方大天长观。大定二十六年(1186)著名道士孙道明住持十方大天长观事,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十二月又改“十方大天长观”为“太极宫”。明昌元年(1190)在宫东下院修瑞圣殿,奉祀金章宗母亲本命丁卯之神,即今元辰殿。

元初,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弟子邱处机(邱长春),1224年入居太极宫,当时太极宫因连年兵火,殿宇均已残破,邱长春与弟子兴工修葺,三年后(1226),宫殿焕然一新。1227年,谕旨改大极宫为长春宫。此时系白云观 最兴盛之期。1227年,长春真人羽化,其弟子尹清和等于长春宫东建下院——白云观,又建处顺堂安置邱真人仙柩。

元末,连年战争,长春宫原殿宇再次衰绝。明永乐时便以处顺堂(丘祖殿)为中心位置进行扩建。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匾额称“白云观”。明英宗于正统九年(1444)赐《正统道藏》一部由白云观保存,现在白云观还保存有当年镌刻的“赐经碑”,碑文中记载了赐经一事。

清初,白云观第七代方丈王常月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在王常月主持下曾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如今白云观的规模即是那时奠基。从王常月以后280多年间白云观一直保留全真第一丛林的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白云观得到政府很好的保护和维修。全国道教界于1957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白云观遂成为道教界全国组织——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改革开放之后,人民政府再次拨款资助道教界将白云观修葺一新,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白云观山门

【白云观的建筑特色】

现在白云观殿堂屋室均系明清两代所建,布局紧凑,殿堂庄严,观内除殿堂外,尚有小巧玲珑的楼阁、回廊、假山和塔等。进入山门后分中、东、西三路及后花园。中路殿堂奉祀道教尊神和龙门派的祖师;西路供奉诸神仙和民间信仰的仙人;东路现为生活区。全观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在中西路共有12个主要殿堂。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白云观

牌楼,在山门外,又称棂星门,共七层,明正统八年(1444)修建,旧为观内道士朔望日观星望气之所。正面匾额书写着“洞天胜境”,背面书写有“琼林阆苑”。白云观山门建于正统八年(1444),“敕建白云观”的匾额为铁铸,寓意白云观宛如铁铸一般,故此就有了“铁打白云观”之说。山门为一座石砌三券拱门,门券上雕刻着仙鹤、灵芝、祥云等图案,造型精美。因“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的俗语流传甚广,故此中间拱门东侧石雕中的小石猴被人摸得黝黑锃亮。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三清阁

灵官殿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殿内奉祀道教护法神灵官像,白云观灵官像为明代木刻像,右手掐灵官诀,左手执金鞭,身披金甲,足踏风火轮,为镇守山门护法神。殿内两边原配有四帅(马陆、赵公明、温琼、关羽),今已不存。殿前的石碑东边为“重修白云观殿宇桥梁碑”,1924年立,记载白云观第二十一代方丈陈明霦集资修葺观内中路各殿以及窝风桥之事。西边“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记载民国时外界檀越施主向观内增助布施。两碑均为龟趺龙纹。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老律堂

老律堂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原名七真殿,是观内道士宗教活动的重要殿堂,因全真龙门派历代律师均在此传戒说法,所以后来改名为“老律堂”。殿内奉祀全真道七位真人,均系全真教主王重阳的弟子。他们曾对北方全真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过贡献,后各自修行得道,被道教尊为真人。七真中坐邱处机,东边为谭处端、刘处玄、马钰,西边为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殿内正中悬挂清康熙御笔匾额“琅简真庭”。

邱祖殿建于元初,原名处顺堂,是白云观的中心建筑。殿中供奉全真道龙门派宗师邱处机。殿后是白云观最高的建筑三清阁、四御殿,三清阁和四御殿是上下两层为一体的阁楼式建筑,上层为三清阁,下层为四御殿,坐落在一座封闭式庭院中。四御殿的两侧是方丈室和监院室。三清阁两侧有廊与东西厢楼相通。东楼为藏经楼,西楼为望月楼。三清阁内供奉着明宣德年间塑造的三清神像,四御殿内供奉着清中期塑造的四帝神像。

云集园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院内以三个庭院联结而成,游廊迂回,假山环绕,东山有“友鹤亭”,西山有“妙香亭”、“云华仙馆”,园内“退居楼”为道众静习之所,院中杂植花草,绿树成荫,清新幽静,古人有“别有洞天”、“小蓬莱”书刻于院门之上。园内大戒台,前右为“白云观陈毓坤方丈传戒碑记”。传戒乃道教十方丛林之重要活动,相传白云观在鼎盛时每年要举行两次传戒,最早时曾有一坛戒长达一百日,但据《白云观志》载:凡授戒分二时春秋季,春戒二月十五至四月初八止。秋戒十月十五至十二月初八而止,均为五十三天。

自元成吉思汗时建长春宫至今,白云观几易观名,建筑不断扩建,格局日趋完整。长期保留了道教全真第一观的地位,以众多的神殿及动人的传说,吸引了古都的群众,成为北京的一大名胜。

白云观 全真派第一丛林

邱祖殿中的邱处机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