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革命决策的诞生地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最初是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兴建于1907年,因1917年和1923年孙中山两次在这里组建政府而得名。整个建筑群为黄色色调,从江湾大桥南端一眼就可看见。大元帅府曾伴随孙中山先生度过了一段光辉岁月,他的许多重大决定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最初是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兴建于1907年,因1917年和1923年孙中山两次在这里组建政府而得名。整个建筑群为黄色色调,从江湾大桥南端一眼就可看见。大元帅府曾伴随孙中山先生度过了一段光辉岁月,他的许多重大决定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1917年,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领导护法运动,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孙中山借用了广东士敏土厂一部分地方,设立了大元帅府,并下设财政、外交、内务、海军、陆军、交通六部。但是因为受到桂系军阀和政学系反动官僚政客的排挤,孙中山被迫于1918年5月离职,经过汕头,转道日本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20年,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被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击败后,孙中山重新回到了广州,第二次组织政府。1923年3月,他在广州农林实验场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4月1日回迁到大元帅府旧址重开大元帅府,设四部三局三处,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孙中山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创立了广东大学(即 中山大学的前身)和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之后,他组建了北伐军,平定商团叛乱,改组国民党,促成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国是,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孙中山逝世后,大元帅府旧址被改建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1949年广州解放后,这里先后曾作为驻地部队和省有关部门的办公用房,1964~1998年成为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办公、居住用房。1996年11月,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0月,大元帅府旧址被移交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如今,大元帅府面向珠江,大元帅府前的广场上竖立着孙中山身穿戎装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建成的。雕像栩栩如生,英气逼人。

现存的南北两座主体大楼,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它们既有浓郁的欧式建筑风情,同时又融合了岭南建筑的艺术风格。比如别具特色的竹节式排水管、百叶门窗、花瓶式护栏等,处处显示了设计的精巧细致,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这两栋楼的建筑主体为砖、木、石、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虽经百年的沧桑,但依然保存较好。

北楼共有三层,四周设有回廊,简欧风格,从北楼可以远眺珠江。北楼展厅主要展出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的细节。1917年至1925年间,为了维护共和体制,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南北统一,孙中山曾经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17年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1年当选为非常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政府;1923年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这成为孙中山革命生涯的顶峰。每一个参观展览的人,都会深深沉浸在那个激荡的岁月里,从而激发自己爱国爱乡的豪情,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南楼设《帅府百年》复原陈列,各房间按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布置。一楼有卫士队宿舍、武器库、医官室等。二楼有秘书处,杨庶堪、廖仲恺、谭延闿三人先后在此担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二楼还有总参议室、参谋处等,蒋介石、张开儒、李烈钧先后担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南楼三楼为孙中山、宋庆龄伉俪当时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大元帅府会议室、孙宋卧室、餐厅、盥洗室、无线电报室和宋美龄曾经住过的小客房。大元帅府的布局一如当年,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

广州大元帅府是近代中国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州这片到处散落着古老历史印记的土地上,显现着近代中国发展的足迹。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