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革命的见证
遵义会议不仅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红军强渡乌江、鏖战娄山、二占遵义、四渡赤水的伟大丰碑都是在遵义会议前后铸就。这里蕴藏着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红色记忆。
遵义会议不仅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红军强渡乌江、鏖战娄山、二占遵义、四渡赤水的伟大丰碑都是在遵义会议前后铸就。这里蕴藏着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红色记忆。
提起遵义会议,便一定要说说遵义会址。遵义会址本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住所,位于遵义市老城子尹路东侧。这宅子临街处有8个铺面,居中的一个小牌楼上挂着毛主席亲笔写下的“遵义会议会址”匾额。进入大门再穿过厅就见到了一堵垣墙,垣门顶额内外分别书着“慰庐”、“慎笃”。
会址主楼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它采用的是一楼一底,曲尺形, 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堂屋保留着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整幢楼房由十个顶饰有垩土堆塑花卉的卷拱支撑。即便是在底层也是有走廊的,楼梯各自隐藏在东西两端转角里,外面还加上一道木栅栏,更是让这里给人门禁森严、大家气派的感觉。不论是楼上还是楼下,门窗皆是赭色,窗子上的彩色玻璃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会议室是房主人的长方形小客厅,有36平方米,在主楼的楼上。屋顶上悬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灯,东壁上有一个挂钟和两个柜子。对面的西壁上是一排敞亮的窗子。屋子中央是一张栗色长形桌,四周的20只靠背椅,是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坐的。细心可发现桌子下面还有一个火盆,为取暖所用。
会议室正对的楼下是一个面积56平方米的作战室。作战室的两个长形房间中由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隔开。屋子正中摆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还按当时摆着铁座马灯、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笺、报纸做的信封、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阵中日记》等。北壁上陈列着大幅的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地图上插着的红蓝三角旗,讲述着当时的敌我态势。这里就是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以及总参谋长刘伯承等人办公的地方,是指引中国红军走向胜利的地方。毛主席那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长征》镌刻在会址旁的一处壁上,无数的人都会在这里驻足欣赏。
遵义是隐藏在秀绝天下的山水之中的一片圣土,凭借着那段撼动人心的历史,让心中的铅华洗尽,感慨着从民族危亡到如今的太平盛世。
遵义会址内的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