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玉屏箫笛

音韵清越,知音共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诗为后人所称赞。而其中所提到的玉笛有人则认为是玉屏箫笛。贵州省的玉屏县素有“箫笛之乡”之称,玉屏箫笛便是产自这里。玉屏箫笛因为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图案绚丽、开音精巧、民族风格浓厚而成为贵州传统的名牌工艺品,享誉国内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诗为后人所称赞。而其中所提到的玉笛有人则认为是玉屏箫笛。贵州省的玉屏县素有“箫笛之乡”之称,玉屏箫笛便是产自这里。玉屏箫笛因为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图案绚丽、开音精巧、民族风格浓厚而成为贵州传统的名牌工艺品,享誉国内外。

玉屏箫创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古称“平箫”,再晚些时候笛也被创作出来。清雍正五年,皇帝下旨将平溪县改名为玉屏县,故称“平箫玉笛”,通称“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的原料是水竹,也正是因为用了这种水竹做原料,玉屏箫笛才能闻名中外。水竹生长在玉屏和镇远两县交界的山岩荫蔽的小溪畔,这种竹子很少见阳光,竹枝细腻,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加上这种竹子的竹管中水分较多,声音通过湿润的空气,振荡适中,吹奏轻松,音色浑厚纯正。

玉屏箫笛

工作人员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最后完成玉屏箫笛的制作过程。

工作人员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最后完成玉屏箫笛的制作过程。

玉屏箫笛

工作人员在检查制作好的玉屏箫笛。

值得一提的是玉屏箫笛也有雄有雌,声音隽秀而悠扬。每每雌雄共鸣的时候,就像是情人之间的对唱,美丽而又神秘。 所以玉屏箫笛有“神箫仙笛”的美称。玉屏箫笛集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于一体。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工艺精细,音韵清越,美观大方,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玉屏箫笛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箫笛艺术家的研究与改良。一根玉屏箫笛的产生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玉屏箫笛从来没有停滞不前,从当年的一箫一笛已经发展成如今的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玉屏箫笛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玉屏箫笛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两朝的贡品,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两朝的贡品,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玉屏箫笛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玉屏箫笛获金质奖。玉屏箫笛开创了我国工艺品获国际大奖的先河。玉屏箫笛,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在明、清两朝更是被列为贡品献给皇上,深受皇室垂青;民间则是将它作为送给朋友、亲人的不二选择。很多的玉屏箫笛上都刻有龙凤图案,来源于箫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

为了更好的传承箫笛文化,玉屏县在箫笛制作和传承方面做出很多的尝试和探索。2006年,玉屏县成立了中国玉屏箫笛艺术学校,聘请知命箫笛演奏专家蒋国基、陈鸿燕、周林生等人为学校顾问。2008年,玉屏县开始从贵州师范大学 艺术系竹笛专业引进毕业生;同年,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录制节目宣传推介玉屏箫笛文化,提升促进中国箫笛之乡的影响力。2009年,玉屏箫笛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类证明商标的乐器。到2012年,玉屏县箫笛年产量达到100万支,箫笛演奏普及率达20%以上,箫笛文化普及率达50%以上。

玉屏箫笛以坚实的脚步证实了自己的勃勃生机,古老的玉屏箫笛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如今,一提到玉屏,就会想到举世闻名的玉屏箫笛。玉屏箫笛赫然成了一个传承,一张名片,一种精神。

玉屏箫笛

民间艺人用玉屏箫笛吹奏歌曲

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集体表演

上一篇:牙舟陶器
下一篇:苗绣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