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道家福地
南宋知吉阳军的毛奎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大小洞天记》,文中称:“吉阳形势甲于海外。南山盘踞,气象雄伟,意其中必有珠崖幽洞之奇,而屡加访问未获也。一日,属权尉黎民志搜寻,始于周使君石船摩崖后山岭得一石室,前瞰大海,后环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实为海山之奇观。”而今,这段文字有摩崖文字留存。可以说,毛奎是海南大小洞天景观的真正发现者。
南宋知吉阳军的毛奎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大小洞天记》,文中称:“吉阳形势甲于海外。南山盘踞,气象雄伟,意其中必有珠崖幽洞之奇,而屡加访问未获也。一日,属权尉黎民志搜寻,始于周使君石船摩崖后山岭得一石室,前瞰大海,后环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实为海山之奇观。”而今,这段文字有摩崖文字留存。可以说,毛奎是海南大小洞天景观的真正发现者。
【烟霞无尽藏】
大小洞天古称鳌山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千米的海滨,总面积22.5平方千米,景区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顷,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遍布神工鬼斧般的大小石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优美的山海图画,历代文人骚客莫不钟情于这一方山水。
那么大小洞天是因何被称为道教福地呢?这是有缘由的。自唐宋以来,南山大小洞天即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与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相媲美,号称南海仙岛,曾吸引许多求仙问道之人。据史料记载,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因喜南山神秀,归隐于此,修建道观,传播道家文化哲学思想。目前景区内留存有“仙坛”、“仙人足”等历史遗迹,以及多处游记诗文。南宋淳祐年间,郡守毛奎就任于此,因性喜黄老、酷爱山水,于此南山屡加探访,并先后发现大、小洞天。遂对这一景区进行开发,留有《大小洞天记》等石刻文字。道家素有十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之说。现在景区海边巨崖之下有一处“小洞天”,上有古钓台。据《崖州志》记载,还有一处“大洞天”,洞内有石桌、石凳、小溪环绕,宛若仙境,且确实有人去过。但现今无人找到,充满神秘色彩。
小洞天之古钓台
海南的大小洞天,而今只有小洞天依然屹立海滨,大洞天已经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大小洞天充满无限遐想,这或许就是人间仙境的奇幻之处吧!
海南的大小洞天,而今只有小洞天依然屹立海滨,大洞天已经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大小洞天充满无限遐想,这或许就是人间仙境的奇幻之处吧!
【真可消尘俗】
南山是座吉祥的山,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南山与长寿密切相关,是真正意义上的寿山。中国称作南山的地方很多,如广东的潮州、福建的莆田、四川的大足、陕西的西安等地都有南山,最著名的当数青海东都境内的南山。但大小洞天所在的南山却非常独特:其一,这是中国最南部的山,是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南山。其二,南山大小洞天被视为南海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道家隐居和修炼长生不老的地方,也是神仙真人之治所,是理想中的长寿之地。其三,中国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海南的人口平均寿命最高,而三亚市的人口平均寿命为海南之首,南山又为三亚之最,目前当地86岁以上的老人达几百人之多,可见这里是实实在在的福泽之地、长寿之乡。其四,南山大小洞天一带集中分布有能成活数千年的长寿树,被美誉为“南山不老松”的龙血树。龙血树属龙舌兰科常绿植物,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树种。中国亦定其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此树种已濒临灭迹,但在三亚南山一带却生长着三万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树龄逾千年的有两千多株,最长的有六千年以上。福泽之地,养育千年古树;神仙之山,氤氲万古精灵。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南山是长寿之乡,“寿比南山”在这里当之无愧,“寿比南山不老松”正是这一景区的真实写照。
大小洞天海滨奇石
在大小洞天风景区,还有一些景观是非常值得欣赏的。例如仙翁寿石,石头上的“寿”字为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陈抟所书,高2.15米。陈抟又被后人称为“陈抟老祖”,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著作存世,对北宋道教影响很大。陈抟善书五尺大字,此“寿”字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在此昭立,喻义寿比南山。此外还有可以远眺的岩瞻亭、几百年石刻流传下来的海山奇观、浩浩荡荡的《鉴真登岸》群雕,以及由石龟组成的“九九归一”和恐龙化石等景观。
小洞天景区鉴真雕群像
龙血树和寿字
“南山不老松”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