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黎锦

千年的美丽光辉若云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专设有“黎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黎锦是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专设有“黎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黎锦是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黎锦的历史传承】

黎锦被称为我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朝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黎锦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大陆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 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

黎锦

织锦选手展示黎族织锦技艺

而今,在海南岛各种节日中举办的织锦比赛,无疑是对黎族这种古老技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是黎族带给世人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黎锦的制作工艺】

黎锦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做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苏州“双面绣”之美。

黎锦的生产过程很烦琐,也很讲究艺术性。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东方、昌江地区黎族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其经线多采用缬染(即扎染)法,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黎锦

织黎锦的黎族老人

【黎锦的纹饰图案】

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筒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黎族织锦图案是一种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黎锦

黎锦—黎家风俗·喜

黎锦

黎锦—伏地龙皇图

黎锦

人形纹黎锦

黎锦

模特展示黎锦服饰

人形纹是最有特色的,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意愿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树皮布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