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东坡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东坡赤壁乃历代文人的聚集之地,素有“风景如画”之称。历经千年风霜,它依旧留存着东坡当年游玩此地的影子,赤壁矶之上至今保留着他的文字。看到红岩碑刻,任谁都会想一探苏东坡当年流连此处的足迹,领略一下一代文豪的文学风情。

东坡赤壁乃历代文人的聚集之地,素有“风景如画”之称。历经千年风霜,它依旧留存着东坡当年游玩此地的影子,赤壁矶之上至今保留着他的文字。看到红岩碑刻,任谁都会想一探苏东坡当年流连此处的足迹,领略一下一代文豪的文学风情。

东坡赤壁

赤壁公园内四亭之一的问鹤亭

【亭阁相间堂塔叠】

东坡赤壁位于黄州城西北部,是一个30亩平面的斜形山体,其中有岩石突出像墙壁,颜色为赭红色,故名赤壁。因苏东坡当年在黄州(今黄冈市黄州)任官时,常来此地游玩而得“东坡赤壁”。如今,赤壁山已被修建为一个文化区,形成一个赤壁公园。

赤壁公园主要由一堂、一塔、二阁、四亭所组成。其中一堂为二赋堂,这是赤壁的 建筑的中心,占地约15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为塔内刻有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而得名。塔是古石塔,立于二赋堂西侧,高不足三米,结构简略粗糙,但是传说这才是赤壁建筑物中历史最久的建筑物之一。二阁就是指留仙阁和碑阁了,留仙阁内有《东坡笠屐图》、20世纪60年代出土的苏轼乳母任采莲的墓碑以及一些其他的碑刻史料;碑阁当中主要是藏有苏轼手书石刻,这是苏轼书法帖之大成之地。最早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篆刻,经过抗日时期的战乱,时至今日,完好无损的碑刻还有126块,如今传颂的《景苏园》碑帖就是指苏轼在赤壁的碑帖合集。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里的东坡祠

四堂之一的酹江亭,位于二赋堂的西南处,亭内北墙上的《前赤壁赋》书帖乃为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真迹,原名“御书亭”,同治年间重修时取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改为“酹江亭”。而这首耳熟能详的词作就镶嵌在西侧的坡仙亭内,这里陈放的是苏东坡即将告别黄州时所作的一些词作及所绘的一些画作,其中就有《满庭芳·归去来兮》。另外两亭则是充满故事的睡仙亭和放龟亭。睡仙亭,由北宋初年王禹偁承建,当时取名为“睡足堂”,灵感来自于唐代诗人杜牧“平生睡足去,云梦泽南洲”一句,并取句中“睡足”一词作为该堂的名字。后在清代同治七年重修时,正式改名为“睡仙亭”,另外亭内设有一张石床和一个石枕,传说这是苏东坡曾经和友人一同游赤壁时,醉倒后卧躺此地的休息之所。

这个亭子的下方还有斗大的“赤壁”二字,此乃清代书法家钟谷所题,字迹雄浑有力,刚正不阿,为东坡赤壁增添了不少的雅趣。而放龟亭的由来则是跟东晋大将毛戍有关。传说毛戍在驻守邾城时,他的仆人无意之中将将军所买的白龟在此地放生,后来得到善报。后来明代嘉靖年间有位知府叫郭凤仪,他为了附会传说,于是在江边的石矶下凿铸了一尊白石龟,取名白龟渚,从此这个亭子就以放龟亭来命名了。由于这里是赤壁矶头,所以放龟亭亭下处处岩壁峭立,每当江水潮涨之时,就会出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情景,这也是苏轼亲眼所见的赤壁景象。

时至今日,东坡赤壁已不复当时的雄伟壮丽,但是经过后 人的修复,曾经的文物大多都被作为古迹而保存起来。如今,东坡赤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赏景、乐事的好去处。

东坡赤壁

赤壁公园远眺

东坡赤壁

留仙阁

【历数赤壁豪杰】

正如苏轼在词赋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所写的赤壁豪杰就是周瑜了。

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的名将,字公瑾,人称“美周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在占据江陵之后,企图南下一举歼灭刘备和孙权。当时,刘琮已降曹操,刘表一死,曹操就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此刻,面临着曹军的威逼,孙刘结成联盟一起抵抗曹军,但是由于兵力悬殊,当时的孙吴政权内部发生分歧,有人主战,有人主和。而周瑜就是主战的一派,他仔细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谈到曹操几经大战,兵力有所耗损,而且刘琮新降的几万人军心并不全向曹操,再加上当时长江的气候,他认为可以抗战曹军并取得胜利。终于,周瑜以 三万精兵,诱敌深入,将曹军打败,最终奠定了吴国在这个纷乱时期占据一地的基础。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处处与诸葛亮作对的心胸狭隘之人,但是历史上周瑜确实是一个英勇智慧、有谋略、有胆识的英雄豪杰。

【东坡游赤壁的故事】

苏轼在宋朝为官,一生浮浮沉沉,几经贬谪,在面对王安石变法时,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到了黄州。当时的黄州远离京城,属偏远之地。被贬后的苏轼,一边忙于当地的政绩管理,一边寄情于山水。当他发现赤壁之时,便呼朋唤友前来赤壁游玩。

苏轼首次游赤壁是在夜里,是和道人杨世昌一同前去的。苏轼在自己的《夜游赤壁》文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次夜游,让苏轼领略到了赤壁的静美,小船漂流在江面之上,月色皎洁,这时心中那些被贬的苦闷都烟消云散。于是苏轼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时远方有客,洞箫而和,竟似仙境。

当他再次游赤壁时,应眼前的情景,不由得想起了周瑜和曹操大战赤壁的历史,于是写下了悼古词赋《赤壁赋》,继而又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词句。在我国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中,作者更是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同朋友一起游历赤壁的情形。这次同游赤壁的经历被雕刻的艺人刻成核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虽然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实际遗址不在黄州赤壁,但是也正是由于苏轼的这一阴差阳错的《赤壁怀古》而成名。而且,这是专为赤壁所作的诗词,风格豪迈,是苏轼诗词作品的代表作。

事实上,苏东坡所写的赤壁在湖北咸宁的赤壁市。不过,苏轼此时所表达的对于古人的怀念之情确是发自内心。当江水的涨涨落落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赤壁之城时,我们的记忆和感情不会随同这些文字一起被抹掉,反而会愈积淀,愈深沉。

上一篇:归元禅寺
下一篇:武汉长江大桥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