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黄梅挑花

黄梅有女皆挑花

黄梅挑花也被称为“十字挑花”、“架子花”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刺绣技术。黄梅挑花与现代的十字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精致更繁复,更讲究花纹的富丽和色彩的鲜亮,与黄梅小城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相吻合。黄梅小城坐落在湖北省东南部,背靠大别山,面临九江,自古以来物华天宝,更有“黄梅有女皆挑花”的美誉。千百年来,挑花工艺代代相传,明亮的色彩、繁复的针法和多样的图案使得黄梅挑花从一门民间工艺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

黄梅挑花也被称为“十字挑花”、“架子花”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刺绣技术。黄梅挑花与现代的十字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精致更繁复,更讲究花纹的富丽和色彩的鲜亮,与黄梅小城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相吻合。黄梅小城坐落在湖北省东南部,背靠大别山,面临九江,自古以来物华天宝,更有“黄梅有女皆挑花”的美誉。千百年来,挑花工艺代代相传,明亮的色彩、繁复的针法和多样的图案使得黄梅挑花从一门民间工艺逐渐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

黄梅挑花

黄梅桃花博物馆外观

【悠久历史待续写】

相传,黄梅挑花最早起源于唐宋时期。根据文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朝,黄梅县的织锦工艺就已经领先于相邻的地区,随着织锦技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越来越多的黄梅女子开始研究如何在织锦上做出更加丰富的纹样,黄梅挑花便应运而生。在距今5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棺木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块织锦头巾,用黄梅挑花独有的方式勾画出“福寿双桃”的花纹,从中足见黄梅挑花悠久的历史。

黄梅的农家姑娘,都是在刚刚懂事,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时,就要跟着家中年长的女性学习挑花手艺。所以在农闲时节,总能看到小姑娘跟着妈妈婶婶们一起学做针线活。“黄梅有女皆挑花”是黄梅人十分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黄梅挑花的手法单一,织出的图案却种类繁多,包括充满想象力的龙凤和山神,写实的花鸟鱼虫,写意的婚丧嫁娶场景,和种种生活点滴的侧面。黄梅挑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更有充分的使用价值,人们将它用于门帘、桌布、被面,心灵手巧的女孩子还会将黄梅挑花作为定情信物,制成香囊挂在爱人胸前。

黄梅挑花工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愈加丰富愈加引人注意。早在1983年,黄梅挑花就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周总理于1959年在湖北众多工艺品中精挑细选出黄梅挑花,带到北京作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独特墙面装饰。

【一针一线皆有情】

黄梅挑花的制作原料是一种青色的织锦,手工艺人用一根针和七彩线在青色的织锦上绣出不同的图案。富于变化的黄梅挑花由最为简单的“团花”、“填花”、“边花”、“角花”作为基本单元,组合成大大小小或精雕细琢或直抒胸臆的图案,甚至还有“桃园结义”、“穆桂英挂帅”这样的鸿篇巨制。

黄梅挑花是一种纯粹依赖手工制作的活计,一个挑花师傅即使埋头苦干三五天,也只能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更让人遗憾的是这种付出和挑花继承者们得到的回报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如今传承黄梅挑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独特的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黄梅挑花

2012年9月29日,天津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上展示的湖北黄梅挑花制品。

2012年9月29日,天津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上展示的湖北黄梅挑花制品。

黄梅挑花

2012年9月29日,天津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上现场演示黄梅挑花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2012年9月29日,天津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上现场演示黄梅挑花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上一篇:西兰卡普
下一篇:孝感麻糖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