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龙潭书院

诸书皆览,以广闻名

作为湖南桂阳古书院之一的龙潭书院,是株洲最有名的书院之一,它曾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如今,一切的传说都已经归寂于历史的长河,对于龙潭书院的壮观景象我们只能在现存资料的字句间推敲。但是龙潭书院“朝夕与诸生网罗旧帙,驰骋百家,以求各有心得而后已,暇则涉猎徘偶、声律之学,以备选举”的教学理念却永远留存了下来。

作为湖南桂阳古书院之一的龙潭书院,是株洲最有名的书院之一,它曾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如今,一切的传说都已经归寂于历史的长河,对于龙潭书院的壮观景象我们只能在现存资料的字句间推敲。但是龙潭书院“朝夕与诸生网罗旧帙,驰骋百家,以求各有心得而后已,暇则涉猎徘偶、声律之学,以备选举”的教学理念却永远留存了下来。

龙潭书院位于湖南省桂阳县城北,东塔岭西侧。据说龙潭书院前身为“主一书院”,为南宋宁宗年间朱熹的弟子钟震(字主一)为纪念朱熹在朱亭讲学所建。当时书院规模很大,设有院门、讲堂、礼殿、藏书阁、怡养斋等。

相传在南宋乾道年间,朱熹、张栻二人游南岳,后应当地学子的请求,“泊舟讲学于此”。后人为纪念朱熹、张栻两位学者来此讲学,便将当时讲学的地方改名为“朱亭”。此外,还在朱、张二人经常过的小河上修建了一座宽1.5丈、长16丈的六孔大麻石桥,并命名为“朱张桥”,并且在桥北头修建了一座砖瓦结构的凉亭。凉亭内常备有凉茶供过往路人在这里纳凉解渴。

不幸的是,书院于明代毁于战乱。直到清光绪十年(1884),桂阳籍兵部侍郎陈士杰和选用知府颜锡蕃等人在主一书院旧址上建了一座更大的书院,因书院旁有一水潭名为“龙潭”,故名龙潭书院。

书院依山傍水,四进四级,左右对称。第一进正门上悬挂着清朝名臣左宗棠书写的“龙潭书院”四字金匾。据史料记载,新建的书院“垣瓦鳞次,丹碧焕映”,书院内设有讲堂、大花厅、至圣殿、文昌祠、奎星楼、斋舍等,还建有陈(陈士杰)、颜(颜锡蕃)二公祠、崇文祠,以纪念为书院建设付出者的功勋,其中陈士杰还捐赠有包括“新学”书籍《海国图志》、《格物入门》、《格致课存》等经史类图书218部。这可能是书院的鼎盛时期。此后,龙潭书院便没有再 进行扩建。

光绪二十八年(1902),龙潭书院改名为湘潭县龙潭高等小学堂,后来因生员逐渐减少,最终无以为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房舍也日渐朽坏殆尽。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下,能给学生一个每日除读诸经注疏和史书以外的,阅读其他书籍的机会,已属难得。而当时的龙潭书院不但给了学生们这种机会,而且还要求“此外如性理、小学、词章、经济诸书,皆当流览,以广闻见”。

独特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历经千百年的办学树人,不管是龙潭书院还是历经更迭的各类院校,都培养出无数贤能学子和国之栋梁。

几经修葺扩建后的龙潭书院,现在已经更名为“湖南省桂阳第一中学”。走在校园里绿树遮天的林荫小道上,已经看不到丝毫当年的印记。只有那官帽形的镏金色瓦覆顶的牌坊被围栏圈起保留了下来。绿色掩映下的牌坊上“龙潭书院”四个大字也已斑驳,只留牌坊顶端那戏珠的二龙傲视着来往的人群。岁月长河里的弹指一挥间,这里却经历了无数的更迭变迁。但只要这座牌楼在那里,龙潭书院的精神就会永远地传承下去!

龙潭书院

上一篇:石鼓书院
下一篇:渌江书院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