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迪斯科”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如果是在春节期间到湖南,也许能看到土家集体舞——摆手舞。土家族没有文字,所以土家摆手舞只是人们根据舞蹈的形象和动作取的名字。摆手舞的土家语叫“舍巴”。节日里,土家男女老少全部穿着盛装,参加祭祀之后便聚在一起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古朴而自然,雅致而轻快。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如果是在春节期间到湖南,也许能看到土家集体舞——摆手舞。土家族没有文字,所以土家摆手舞只是人们根据舞蹈的形象和动作取的名字。摆手舞的土家语叫“舍巴”。节日里,土家男女老少全部穿着盛装,参加祭祀之后便聚在一起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古朴而自然,雅致而轻快。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土家语叫“舍巴”或“舍巴巴”,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湖南湘西自治州是土家摆手舞的主要传承地之一。和土家族的大部分民歌、舞蹈一样,摆手舞反映的是土家人的生产和生活。说起摆手舞的起源,有人说是源自宗教祭祀活动。土家人一向尊敬他们的祖先、热爱他们民族的英雄人物,所以他们为了纪 念祖先而创造了摆手舞。也有人说摆手舞起源于战争,大体是说彭公爵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遂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或以摆手唱歌驱赶思乡之情。
战斗凯旋后,土家族人民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决定从正月初九开始,在有土司衙门的城镇集会,大庆三天。从前线归米的战士们表演了骑马、射箭、拼棍、砍杀等战术,当地的姑娘、小伙们,就临摹一些与农活——烧灰、挖土、插稻禾、耕种、庆丰收等相关的动作充作舞蹈,边唱边跳,极富感染力,前方后院,共同欢庆胜利,“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从此,土家山寨便增加了在节日大跳摆手舞的传统。
土家族摆手舞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社交性,来到土家村寨后,不管哪个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很快地融入这个快乐氛围。
土家摆手舞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主要以参与人数的多少和活动的规模来区分,内容、形式大同小异。一般情况下,舞场设有摆手堂,堂内有牌楼、神树、彩柱、祭祀牲礼,朴实神秘,古香古色。
如今,每逢节庆,土家族人都会跳起摆手舞庆祝节日。大家敲起锣鼓,吹起牛角号、唢呐,打着灯笼火把,点燃鞭炮。在热烈的气氛中,人们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欢乐的情绪传递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当节奏高亢激越时,人们好像亲临战争之中;当节奏舒缓时,人们想起了生活时的轻松闲适。
土家族摆手舞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粗犷、健美、自如大方。在祭祀祖先和赞美生活的同时,更是现代土家人娱乐休闲的主要选择。这一集歌、乐、舞浑然一体的艺术,不仅民族特色浓郁,更让人不自禁地想起两个字——“快乐”。
2008年6月15日,土家族人在湖南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土司祭祀堂前表演摆手舞。
2008年6月15日,土家族人在湖南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土司祭祀堂前表演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