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节日的不同过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一民俗,在不同的地方也因当地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节作为中国最普遍的节日之一,它的过法在各地也各有特色。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一民俗,在不同的地方也因当地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节作为中国最普遍的节日之一,它的过法在各地也各有特色。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被扬州人俗称“五月节”。提起端午节,我们都会想到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扬州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扬州独特的端午习俗,其中扬州端午饮食民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粽子】
咸蛋黄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志食品和时令食品,主角地位是确定无疑的。在扬州也不例外,端午节前后,扬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所能见到的粽子,大多是用竹叶包裹的。扬州人包粽子用的粽叶比较特别,他们更喜欢用苇叶,当地人习惯称其为“粽箬”。和竹叶包裹的粽子不同,粽箬包裹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端午节前几天,扬州人早早准备好了新鲜的粽箬或竹叶,剪掉硬蒂洗干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备用,同时还要准备扬州本地产的牙竹竹套,用来绑粽子。
扬州人包的粽子形状各异,较为常见的是三角粽子、小脚粽子以及枕头形的粽子。扬州人的粽子分为有馅和无馅两大类,食用无馅的粽子时,一般会蘸白糖,有馅的粽子分为甜、咸两种。粽子馅儿种类繁多,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制,喜欢吃荤食的一般会用咸蛋黄、鲜肉、咸肉、香肠、火腿等做馅儿,喜欢吃素食的大多用蜜枣、红枣、豆沙、蚕豆、红豆等做馅儿。
在扬州传统的端午民俗中,还有“吃 馊粽子”的说法。端午节第二天,即五月初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丈夫回娘家吃饭,娘家拿出隔日的粽子款待,因此有了“带女婿吃馊粽子”的说法,但并非吃真的馊粽子。除了吃粽子外,扬州人端午节还要吃绿豆糕,女婿在去丈人家“吃馊粽子”的同时,也要送丈人节日礼物,其中绿豆糕是必备的。端午前后,扬州天气热,吃绿豆糕可以清热解毒,绿豆糕由此成为扬州人端午时令食品之一。
【十二红】
“十二红”之炒河虾
“十二红”之鳝鱼茶树菇
说起扬州端午最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民俗,当属吃“十二红”。中央电视台曾在端午特别节目中,提到了扬州端午美食“十二红”。关于“十二红”,著名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曾做过这样的描述:“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那么,“十二红”里究竟包括哪些菜,吃“十二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据老一代扬州人讲,扬州人端午节午宴的菜都要带“红”,号称“十二红”。“十二红”指的是用酱油烧红或自然红的十二样菜。之所以叫“十二红”,取的是一年十二个月“月月红火”的意思;同时也兼顾了每年的四时八节。据说吃了“十二红”可以辟邪祛病。曾有刊物专门向读者征集“十二红”的菜单,最终却得出了多个版本的菜单。其实在扬州,“十二红”里面的十二种菜肴并无具体的规定,但一般有四碗八碟之说。“四碗”,多指酒后就餐烧煮之类的菜肴,像红烧鸡块、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红烧牛肉等。所谓“八碟”,又有着“四冷”、“四热”的分别,入选“四冷”的一般有凉拌黄瓜、咸鸭蛋、香肠、拌粉皮、糖醋洋花萝卜、熏鱼等;“四热”一般包括炒猪肝、脆炒鳝丝、炒河虾、炒苋菜等。
就这样,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十二红”流传至今,逐渐转为扬州人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