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在炉火中烧制,淡雅清新,浓艳俏丽。它中西合璧,浸润着赣文化灵气;它几度荣枯,几度沉浮,它就是民间艺术珍品“南昌瓷板画”。
【言说不尽的风云历史】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板肖像画”,是一种直接在纯白素瓷板(经高温烧制成的白釉瓷板)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南昌瓷板画的诞生,与一位秀才有着莫大的渊源。
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波阳县开设了一家饶州瓷厂,并开设了中国陶业学堂。这是一所专门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的陶业学校,邀请了国内名家授课,也有海外归来的青年教师传授素描、油画、雕塑等西方艺术。1911年,一位叫邓碧珊的晚清秀才成了学校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时,已有千年历史的瓷上绘画,多以写意人物、山水、花鸟为素材,从来没有出现过写实的肖像瓷画。也许是陶业学校开放的气氛,激发了邓碧珊的灵感,他巧妙地将西方的摄影技术、国外绘画技法和中国的九宫格融汇在一起,制作出了更立体、灵动的瓷上肖像。后来,邓碧珊到景德镇,向绘瓷高手王琦传授了自己探索出的瓷上人物技法。
鱼藻瓷板画·邓碧珊
邓碧珊(1874~1930),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珠山八友”之一。清末秀才,后来到景德镇瓷业学堂任教习。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南昌瓷板画的开山宗师。邓碧珊专工鱼藻兼画花鸟。此幅画中游鱼嬉戏、水藻摇曳,所绘游鱼凡鳃盖鳞片、鳍尾肚白皆极富质感。
对于瓷板画的发展来说,1928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王琦、王大凡倡导成立了“月圆会”,包括汪野亭、邓碧 珊、毕伯涛、程意亭等学贯中西、各怀绝技的瓷板画名家纷纷加入。他们在每月的望日,集聚珠山,以瓷会友,进行切磋,因此,人们称他们为“珠山八友”。
又过了几年,在南昌的繁华路段,南昌人梁兑石开了一家名为“丽泽轩”的瓷庄,为顾客定制瓷上人物肖像,操刀者均为当时的绘瓷名家,一时之间“丽泽轩”声名鹊起。可以说,从那时起,南昌瓷上肖像画开启了“黄金时代”的大幕。在梁兑石的带动下,瓷板画不断发扬光大,各类画庄陆续出现。20世纪40年代以后,南昌瓷板画走出国门,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
“独占鳌头”瓷板画·王琦
王琦(1884~1937),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名家,“珠山八友”之一。1901年来到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王琦熟悉雕塑技法,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
山水人物瓷板画·汪野亭
汪野亭(1884~1942),近现代著名绘瓷艺家,“珠山八友”之一。国画造诣颇深,擅长山水写意。工画花鸟、山水。在绘瓷技法上,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别具一格。此块瓷板所属主题为秋江帆影。釉色洁白,波浪釉明显,远山近水,构图层次分明,粉彩艳丽,笔法工整细致,美景神韵尽收其间,画面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
【特色鲜明的艺术特征】
看到南昌瓷板画时,那种感受仅靠言语是无法形容的。这种精巧的艺术品将中国传统绘画精华和陶瓷艺术合二为一,看起来有油画、照片般的质感和笔触,又能畅快淋漓地把各种画作、流派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
瓷板画常被称为“笔与火的艺术”,其艺术特征十分鲜明。在肖像造型方面, 南昌瓷板画十分讲究,以解剖学为基础,以九宫格法为手段,在人物绘画“像”的逼真效果方面精益求精;在光影运用方面,由于南昌瓷板画曾绘制过大量的摄影作品,因此逐步把握了光影感觉,积累了审美经验,以至于做出的效果极其细腻,看上去和人的皮肤没有分别。在画面效果方面,南昌瓷板画追求油画效果,利用各异的角度、丰富的色彩、传神的表情,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温文儒雅和深沉内敛;在保存方面,南昌瓷板画因为以瓷板为媒质而具有天生优势,上面的绘像基本不会变色和褪色,可以永久保存;在表现形式方面,由于白胎瓷板表面光滑,为了增强绘画油料的附着性,南昌瓷板画以传统“点子法”为基础,在绘制时采用线条作为基本表现手法,使画面远看十分真实,与油画、照片无异,近看却是带有理性风格的细线,画面表现形式独特。
南昌瓷板画艺人正在创作瓷板画
【影响深远的技艺大师】
自开山宗师邓碧珊开始,南昌瓷板画发展到今天已传承了七代人,其中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的大师。他们都在瓷板画领域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杨厚兴师承吴月山,是南昌瓷板画的第五代传人。他的一生,60多年的时间都花在了瓷板肖像画创作上,他为这门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30 年代,杨厚兴从上海的擦笔月份牌年画上得到灵感,把一层彩色罩在之前已经绘制完成的黑白肖像画上,之后进行二次烧制,瓷板肖像画自此有了色彩。20世纪50年代,杨厚兴刻苦钻研摄影作品,增强自己在光影、色彩、造型方面的修为,渐渐摒弃了先画黑白肖像再上彩的低级技法,开拓出直接使用彩色画料绘制的高级技法,瓷板肖像画因此进入全面发展期。晚年时,杨厚兴在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上下了大功夫,移植了大量西洋油画大师和中国画家的人物画作品,使瓷上肖像画的表现领域得以大大拓展,瓷上肖像画的艺术品位得以大幅度提高,奠定了瓷上肖像画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的地位。杨厚兴作品颇多,获奖无数:《齐白石肖像》、《白杨肖像》,1959 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展览;《洗衣小女孩》,1964 年参加五省卫生美术展获优秀作品奖。杨厚兴六次在广交会作现场技艺表演,其作品《梅兰芳洛神剧照》、《周信芳剧照》、《伊 文思》、《西方女郎》、《春江花月夜》及《霓裳曲》等,在广交会上受到外宾和海外侨胞的热烈欢迎,远销世界各地。
冯杰是南昌瓷板画的第六代传人,师承杨厚兴。他笔法娴熟,在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塑造时,能将陶瓷材质的审美潜能与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把描绘对象的亮点紧紧抓住,使笔下人物逼真而传神。冯杰还以传统“点子法”为根基,将油画和素描手法融入瓷板肖像画画创作中,使瓷板肖像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上了一个台阶,对南昌瓷板画和中国陶瓷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冯杰的代表作品有《毛泽东肖像》、《邓小平肖像》、《江泽民肖像》等伟人像,它们曾荣获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四次金奖;年画《社会主义好》、《嫦娥阿姨回来了》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冯杰的很多作品都被当作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如他绘制的克林顿肖像,就被某代表团出访时作为礼品赠送给克林顿。
瓷板画《齐白石大师》·裴永中
裴永中,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陶瓷画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