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瑞昌剪纸 指尖上的技艺

若要问什么是历史最鲜活的呈现,不妨到江西瑞昌看看。在那里,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只消片刻,一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图案就惊艳登场,这便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奇葩——瑞昌剪纸。瑞昌剪纸是民间艺人玩转指尖上的技艺,说它是历史最鲜活的传承与延续,最恰当不过。

瑞昌剪纸 指尖上的技艺

国家级剪纸艺术传承人、瑞昌市77岁的老人刘诗英创作的《庆元旦二○一四》剪纸作品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隶属江西九江市。瑞昌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1972年11月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晋古墓墓砖的纹饰中,第一次发现瑞昌剪纸的历史雏形。有关学者在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后,认为瑞昌剪纸起源于汉代。历经上千年的洗礼,一代代民间艺人对这门艺术进行传承与融合,逐步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可从题材内容、图式纹 样、剪制技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传统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但在瑞昌剪纸中,有一种题材是压倒一切的,那就是对生命的繁衍、对爱情、婚嫁交合的歌颂。究其原因,这和瑞昌这片土地上的一种主导观念有关。在瑞昌人的观念中,生子延嗣是一切事情的重中之重,他们坚信“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倘若一个人不能留下子女,那是一辈子最大的悲哀。因此,关于阴阳搭配、交合的题材,在瑞昌剪纸中多于其他任何题材。只要不与使用的性质、场合或功能相悖,就会大量地出现。

瑞昌剪纸 指尖上的技艺

国家级剪纸艺术传承人、瑞昌市77岁的老人刘诗英创作的《喜迎十八大》剪纸作品

在图式和纹样的组合中,瑞昌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首先,他们不喜欢使用对称的图式,这一点与其他地方的剪纸截然不同。对称在其他地方的剪纸中是司空见惯的手法,但在瑞昌传统的剪纸作品中很难见到,就算是那些一般人看来必须要对称的地方,他们也不去使用,例如“童鞋花”。其次,他们不喜欢使用适合纹样的图式。其他地方最喜欢使用的多边形或圆形的团花,瑞昌人一律不感兴趣,只有在非用不可时才勉强使用。

瑞昌剪纸的剪制技巧,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剪纸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很大差异。共同之处是指瑞昌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质朴、粗犷,又有南方剪纸的细腻、纤巧;而差异是指瑞 昌剪纸兼具这两种技法,不过各有各的用处。在剪纸作品各种技法的具体运用上,瑞昌人绝对不会千篇一律,往往根据不同的场合、用途来确定。对于属于未婚姑娘或新婚少妇的各种装饰,如帽花、枕花、围兜等,通常都采用精雕细刻、准确流畅的手法,风格与南方剪纸类似;而对于灯彩、纸扎,尤其是儿童身上的各种装饰,通常使用粗黑的阳剪曲线或线线相断的阴剪造型,风格与北方剪纸类似。在瑞昌传统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种局部非镂空的技法,这种技法在别的地方还未出现过。

瑞昌剪纸 指尖上的技艺

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瑞昌市民间剪纸艺人朱朴光计划用三年时间创作总长达200米的《红楼梦长卷》大型剪纸作品,作品中人物形象多达3000余人。图为其《红楼梦长卷》(局部)中的薛宝钗人物形象。

【根植民俗,无处不在】

瑞昌民间素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姐儿乖,姐儿能,会剪刘海戏金蟾。蜂采菊,人采花,剪个蝴蝶戏金瓜。”这是一首当地流传的民谣,从这首民谣中足以窥见剪纸的风行。由于瑞昌剪纸多出于乡村妇女之手,因而更单纯简洁,保留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原汁原味”。农妇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就可以直接将花样剪出。这种手艺在瑞昌是被人们普遍推崇的,手艺越高超的人越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正因为如此,剪纸才曾作为瑞昌农村未婚姑娘的“必修课”。过去,男方择偶一般有两条标准,一个是粗工,一个是细工。粗工指的是女方要身体健康,能下地干活,细工就是指善于剪纸,人们把这个作为考核女方智商高不高的标准。在瑞昌旧时的婚嫁习俗中,提亲前媒人会找机会让女方向男方展示剪纸的才艺。剪纸技艺好的姑娘才能被相中,如果剪纸技艺不好,只能无奈地被看做“次等”姑娘,上门提亲的人条件自然也不会太好。

瑞昌剪纸多用于做窗棂、门帘、顶棚、筐箩、家具的装 饰,还常常被作为绣样。每逢春节、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家家户户的厅堂居室都要剪纸拉花,一张张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图案,表达出人们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瑞昌人在寿诞、丧葬、巫术等习俗中也离不开剪纸。在寿诞庆典中,人们会剪出一些松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的喜庆图案,装饰“寿星”的衣、帽、鞋、寿堂、寿帐等,来表达对寿星的祝福。

除了用做装饰和绣样,最让人惊奇的是,瑞昌剪纸在采新茶和插秧这两项重要的农事活动中甚至也被用到。每逢采摘新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要上山采茶,用亲手剪的各种剪纸绣花服饰打扮自己,采茶也不像是体力劳动了,更像是妇女间的社交和娱乐。她们尽情嬉戏、对歌、赛歌,如果有男子路过,她们甚至还会用歌“挑衅”,显露自己最漂亮的一面。瑞昌有句俗话:“大人望插秧,小孩望过年。”从中可以看出插秧在农民心中的分量极重。每年插秧前,为了预祝风调雨顺、水稻丰收,都要举行隆重的开秧仪式,这种仪式叫做开秧门。开秧门的时候,必须在田边插上若干束剪纸小花以示庆祝。

经过千百年民间艺人口传身授,瑞昌剪纸早已从过去的田间地头、乡村农舍步入繁华的都市,成为时尚的装饰和馈赠的珍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1993年,瑞昌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这个深埋于民间的艺术“扒开泥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入更多的“大雅之堂”。

瑞昌剪纸 指尖上的技艺

当2014年世界杯激战正酣时,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瑞昌市民间剪纸艺人朱朴光完成了他的剪纸作品“世界杯”。这幅长1.5米、宽30厘米的剪纸作品,将世界各国著名球员的肖像,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整幅剪纸共剪出了30个各具特征、活灵活现的人物,同时还剪出了世界杯吉祥物。图为朱朴光正在创作“世界杯”剪纸。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