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而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产自山东省潍坊市三十里外的杨家埠,以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杨家埠木版年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
杨家埠木版年画拥有400多年的历史,从产生到发展兴盛,这其中有许多起起伏伏的故事。总的来说,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兴盛于清朝。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也正是这三个阶段令杨家埠木版年画长盛不衰、流传百年。
早在明朝时,杨家埠就兴起了“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的习俗。建于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的“吉兴号”年画作坊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总面积为239.4平方米,如今已经成为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开始杨家埠年画绘刻的主要特点是工丽缜密、古朴雅拙,年画的题材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为了迎合老百姓迷信崇拜的需要而印刻的神像年画。这些年画的取材有两个方面:一部分来自宗教的木刻,例如《灶王》、《三代宗亲》等;另一部分则来自民间小说、戏曲或者百科类书籍的插图,例如《二月二》、《男十忙》、《门神》等。从明朝到清朝初年,这段时间里专门印制木版年画的画店已经从最初的“吉兴号”一家发展为多家,最具代表性的画店有同顺堂、太和、公茂、恒顺等。
木版年画《新春大吉》
[《新春大吉》创作于1961年,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反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最大特点。]
木版年画《新春大吉》 [《新春大吉》创作于1961年,色彩艳丽,寓意吉祥,反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最大特点。]
明末清初这一段时间,朝代更替,战火不断,年画生意也就逐渐惨淡。不过到了清代前期,杨家埠年画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赢来了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原先的规模和基础上,杨家埠印制年画的画店继续增加,例如万顺、永盛、公兴、公义等著名的画店都扩大了年画的生产。这一时期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不仅增加了年画的品种,而且提高了年画的绘刻技术。除了以前宗教信仰类的年画之外,还增加了许多叙述民间故事的新年画,例如《年年有鱼》、《张仙射狗》、《博古四条屏》等。这些木版年画在绘刻风格上除了继承之前的优点和特色以外,又增添了一份稳健和节奏感。
木版年画《筝飞太平》
[《筝飞太平》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之一。]
木版年画《筝飞太平》 [《筝飞太平》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之一。]
到了清代中期,木版年画商品化得到高度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杨家埠“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成为全国三大画市之一。这一时期仅杨家埠杨氏开设的画店就达82家,年画的题材和数量也达到了顶峰,有祈福消灾的,也有迎祥除祸的。年画的形式也得到了完善,有大门画、屋门画以及炕头画等。
清代末年,发展繁盛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又迎来了第二个重要的转折点,自从三大木版年画制作圣地之一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传入杨家埠之后,一向以古朴雅拙为特色的杨家埠年画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穷则思变的艺人们想到了放弃沿袭其本并且创新。不论是年画的题材上还是年画的时代感上,都做了努力和尝试。例如年画的题材开始更多地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和公案小说中寻找灵感,像《空城计》、《打樱桃》、《打渔杀家》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品如《摇钱树》等更拓宽了吉庆年画的题材。在时代感的体现上,类似《鹿鹤同春》、《榴开白子》等年画,传达了深受列强侵犯的百姓在精神上的期盼和愿望。
民国初年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变革图存。大顺画店的杨九创立了东大顺画店,用来作为新木版年画的生产基地。著名画师如刘明杰、杨万东等人吸收了国画的创作元素,增添了花鸟景物类的年画,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同时将笔墨骨法引入年画,古朴之中更加典雅。这一次变革更加迎合了人们的审美习惯,成功地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巩固了杨家埠年画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省潍坊政府成立了杨家埠年画研究所,专门研究和保护杨家埠年画,相信木版年画这一中华艺术的瑰宝将不断传承下去。
刻版
[一块木板,一把刻刀,在手指的推进中实现了由木头到艺术品的嬗变。]
刻版 [一块木板,一把刻刀,在手指的推进中实现了由木头到艺术品的嬗变。]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色】
作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总的来说可以用古朴雅拙、简明鲜艳概括。具体地说,杨家埠年画从制作方法到制作工艺以及题材和主题上,无不精致独特。作为根植于齐鲁大地的农民画,它蕴藏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传达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切盼望和古朴单纯的思想情感,集观赏与实用于一身。因此在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历久弥新,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制作工艺上,杨家埠木版年画共有三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勾描、刻版、印刷。初期采用小案子坐印,后来发展为大案子站印。在勾描这一个步骤上,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先用杨柳枝木炭或者香灰作画,这被艺人们称作是“朽稿”,在此基础上,艺人们再完成线稿。之后就可以放在梨木上刻版了。木版分为两种,一种是线版,另一种则是色版。随后,艺人们再调色印刷,在经历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工序之后,艺人们再手工补色,这个时候杨家埠木版年画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印制年画
[进入腊月,杨家埠木版年画进入销售旺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印制年画,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印制年画 [进入腊月,杨家埠木版年画进入销售旺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印制年画,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在表现手法上,通常杨家埠木版年画采用的是概括、象征等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体现主题,其构图也非常完整、饱满和匀称。利用夸张的造型和简明的线条以及鲜艳的色彩来给人制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尤其给人一种火红热闹的喜庆感觉,传达着年画最基本的情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山东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
在题材上,经过百年时光的淘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不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这些题材无不体现了山东人民最真实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质朴纯粹的内心。
在内容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多种多样,尽管喜庆是年画的基本主题,但是从喜庆吉祥之外衍生出多个主题,例如从农民的思想出发而衍生的吉祥如意、欢庆新年、恭喜发财、宝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主题,又例如从书本或民间传奇故事衍生的神仙、美人、花鸟、童子、鱼虫等主题。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可以说无所不及,无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