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起源较早的地区,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在艺术文化方面,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风筝艺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木版年画、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的泥娃娃——高密泥塑、流传百年的山东快书……一个个展现了山东特色文化的艺术无疑让山东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别看小小的风筝身形脆弱,可是它的存世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关于风筝的起源,存在以下两种主要说法。 一种是怀念亲友说。不少中国民俗学家认为,风筝的出现是为了表达对已故的亲友的思念,是一种美好愿望...
杨家埠木版年画拥有400多年的历史,从产生到发展兴盛,这其中有许多起起伏伏的故事。总的来说,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兴盛于清朝。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也正是这三个阶段令杨家埠木版年画长盛不衰、流传百年。 ...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主要是由妇女、姑娘来完成的。在山东地区,评价一个姑娘的手巧还是不巧,会通过她的剪纸技术来判断。出嫁的姑娘必须要剪一些剪纸作为嫁妆,好在以后布置新房。通过剪纸,夫家就可以知道新嫁娘的手艺如何了。在山东有一句谚语叫作“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所以姑娘们从小就开...
纵观全国泥塑工艺品,尽管都是惟妙惟肖,可是能发出声音的泥彩塑却不多。不管是河南的泥叫叫还是贵州黄平的泥哨,这些泥塑品大多依靠泥塑上的孔隙来发声,声音既单调又不易操控。而高密泥彩塑与众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发声这一点上。高密聂家庄的泥塑,将苇哨装在泥塑的身体里,如此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让...
现在提起山东皮影戏,人们就会直接想到“十不闲”皮影,也就是泰山皮影戏。传统的山东皮影戏经过泰山皮影第六代传人范正安先生的改革,得以留存一线生机。泰山皮影戏主要特点就是“泰山人演泰山人的故事”,主要是讲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皮影戏讲究影人造型、雕刻、染色、挑签、伴奏、配音面面俱到,而范正安恰...
烙画历史悠久,相传最早始于西汉末年。烙画的发扬和西汉末年汉朝皇帝刘秀有着莫大的关联。当时刘秀被王莽赶到南阳一带,恰巧南阳有个出了名的烙画工匠名叫李文,他的烙画工艺远近闻名,被称为烙画王。当时刘秀虎落平阳,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他一只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刘秀感激不尽。公元25年刘秀称帝之后,多...
鼓子秧歌一开始被称作打鼓子或者跑秧歌、大鼓子秧歌,这些名称都是劳动人民依据这种舞蹈的特点而取的。20世纪40年代之后,才被称为鼓子秧歌。说起它的源流,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其中劳动说最为可靠。我国最早的歌词就来源于劳作,人们打桩时的呼喝拍子就是最早期的歌曲,而舞蹈也同样如此。 ...
山东快书是一种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艺术,所以它的出现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地利需要放在一起叙述。自古以来齐鲁大地就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临清、济宁一带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古时候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因此临清、济宁也成了重要的大码头,天下商...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有着异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无论是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还是热情欢快的戏剧秧歌,抑或是朴素热闹的民俗节日,都寄托着山东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山东人民地域文化认同的精神符号。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鲁大地历经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