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如果为上海城隍庙之“最”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那么“市民”二字无疑最具有概括力,无论是最鼎盛的香火、最精彩的庙会、最闲适的游逛,还是最精当的小吃,都给人以最纯粹的市民生活体验,那是老死不离其乡土的上海市民的生活。

【一庙三城隍】

“城”者,城也;“隍”者,池也;“城隍爷”者,城池之守护神也,有如中国的农村各有土地爷守护着一方乡里。城隍爷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伊始便产生的神明,其职责可明确为守护百姓、惩恶扬善。上海的三位城隍爷——霍光将军、秦裕伯、陈化成都是确有其人物事迹可寻,都是生而为人杰、死而为神明的。

霍光将军是汉人,位列汉武帝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不过,生于河东(今山西地区)而长期活动于当时的北方政治经济中心的霍将军,如何竟成了上海的城隍爷?这要从三国时的吴主孙皓说起。当时的华亭(今松江地区)经常发生台风水患,霍将军便托梦于他的侍从,称如果能够为他建一座祠庙便可镇住水患,于是便有了华亭霍光神祠。后来改为金山神庙,再后又改为上海城隍庙。故如今上海城隍庙中的霍将军,有一块牌位写着“金山神主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博陆 侯”是霍将军生前的爵号。

秦裕伯生于元末明初,原为大名府(今河北地区)人士,后长期卜居在闵行一带。这个人是个大孝子,洪武朱皇帝几番请他做官,都被他以为母守丧之名推掉,后来不得已入朝做了翰林学士。他死后,朱皇帝称“生不做我臣,死亦守我土”,于是一道圣旨将他封为上海的城隍爷。清初,屠城之祸扬州、嘉定皆有,上海亦有屠城之虞,幸亏秦老爷于梦中多方向清军将领请托,阖城百姓才免去灭顶之灾。上海百姓感念于此,遂对这位城隍爷膜拜有加。

陈化成则是于今更近的清军将领,一度官至江南水师提督。1842年6月的鸦片战争末,陈化成率军在吴淞口抵挡英军舰船,最终血染吴淞口,杀身成仁。上海百姓感于他为城而战、为国尽忠的精神,便为他立了陈公祠。此后,关于陈将军屡显威灵的传说越来越多,其香火也日渐隆盛。及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百姓更深感国破家亡的威胁,便将陈将军请入了城隍庙,如今,庙宇正门牌坊上的“保障海隅”四个大字,便是人们对于这位民族英雄的信念寄托。

至此,上海“一庙三城隍”的组织架构便算是满员了。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城隍庙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

【劝人向善的膜拜】

说来奇怪,中国的城隍爷固然宣扬神明的威名,但其主旨却是在于对人们的勉励,其首要的勉励是道德,而居于其首的便是善恶,以如今的话来说,便是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蒲留仙在《聊斋志异》第一卷第一篇《考城隍》中开宗明义地说“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这便将善恶的行为标准提升至一个空前自觉、由内心发出敬畏的高度。

上海的城隍庙也是如此,这于其各处殿 堂的楹联悬匾上可见一斑。在庙前霍将军殿的正门处有对联,上联书“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下联书“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殿内立柱上更有“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等联。这些道德的说教从果报与奖罚的角度鞭辟入里,再加之以威严凛凛的神像、整饬肃穆的卤簿与森然安静的气氛,着实给人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心灵震撼。

与此相同,居于庙内最后一进的陈将军殿也有类似的索赞楹联,如殿门两侧的“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联、殿内的“天道无私做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联。读罢此联,再对着端坐在当堂的红光满面、眼神如炬的陈将军塑像胆战心惊地望上一眼,当真会令人膝头发软,几欲跪倒。而城隍爷的威严,便在这种虔诚的感觉中不言自明。

除去居于建筑前后主体的霍、陈二将军殿,上海城隍庙还有一些偏殿,如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等。

父母殿与娘娘殿,是城隍殿的属殿,里面分别供奉着城隍爷的父母及妻子,以申明孝悌人伦之义;财神殿内供奉着财神,以及招财、进宝、利市、纳珍等诸位仙官,是生意人不可不顶礼膜拜的殿堂;文昌殿内供奉着道教的文昌帝君,其主管士子的功名利禄之事,因此读书人不可不到此一拜;慈航殿内供奉着主治眼疾的眼母娘娘、保佑平安的慈航大士和保佑渔事航海的天后娘娘,这对于临海而居的上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关圣殿则略同于其他各地的关圣殿,关圣帝君居中危坐,周仓、关平二将左右侍立,天聋、地哑二童子居于其次,其威严凛然不可冒犯。

最当一去的便是甲子殿。甲子殿又称“元辰殿”,是保佑人们流年吉利的殿堂。在传统的道教中,天干地支所搭配成的每一个年份,都有一位星神,合称六十太岁神,对这些神明的膜拜就构成了道教的元辰信仰。以当年所属的太岁神称为值年太岁,以出生年份所属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人们对这几位太岁神的膜拜极尽隆重而虔诚。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城隍庙山门悬“保障海隅”匾额。明嘉靖十四年(1535)信徒共同捐助扩建城隍庙山门,新知县冯彬题“保障海隅”四个字,此时永嘉神童正在上海,百姓即请神童将此四字书于城隍庙山门之上。

【吃吃逛逛白相相】

如今的上海城隍庙一带,已成为一个集合庙宇、园林、市场、餐饮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旅游休闲区域。在这里,人们对神明进香祈福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地逛着、吃着、看着,着实为一种虔诚而有乐趣的生活。

老城隍庙艺术竞技馆是老庙中的新去处,传统的歌舞、曲艺、斗鸡、杂耍、魔术等技艺搭配以现代的光影、音乐技术,在布置精巧的舞台上活灵活现地演出,给人以新陈并茂、回味无穷的感官体验。在这里,人们甚至分不清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现代的,上海城泱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一齐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

这一带各式各样的铺子和摊位鳞次栉比,形成了常年游客如织的庙市,百货、照相、画像、玩物、书画、文具、乐器、琉璃、搪瓷、香烛、衣饰、虫鱼、花草、饮食、日杂,一切大大小小的看似帮闲的商品和服务,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卖家和买主,宗教文化、市民文化、商业文化也于此水乳交融。各种主题庙会也于斯为盛,从年初的新春庙会开始,到形形色色的美食节、饮茶节、民俗风情节、秋季庙会、赏菊啖蟹节、膏方节等,不一而足,它们充分地满足了人们出行游玩的愿望,也将一种闲适的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

最不可忽视的,是此间的小吃。吃,总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大到可以吃遍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小到可以吃一块点心、喝一碗馄饨,而上海城隍庙的吃食恰恰以其精当的“小”而知名。“南翔”汤包、宁波汤圆、梨膏糖、五香豆、点心、鸽蛋丸子、酒酿丸子、八宝饭、素菜包、双单鸽、鸡鸭血汤……这里的小吃,统统具体至某家某物,以此形成了独有的品牌效应,吸引着人们慕名前来。

“烧香磕头拜城隍,求福求财盼兴旺,吃吃逛逛白相相,大包小包拎得忙。”这首打油诗,是对于从前上海市民逛庙生活的真实写照,至今仍然不失其传神之处,而前来“吃吃逛逛白相相”的,也不再仅限于本地人,还有来自中外各地的游人。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也许如今的城隍老爷们,更多的是在守护着一种薪火相传的市井文化,一种安逸积极的市民生活。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红脸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内仿照明代县衙公堂陈设,仪仗森严。

城隍庙 一座上海城,三个守护神

南翔馒头店地处上海豫园老城隍庙九曲桥畔,由于地理上与老城隍庙结缘,南翔小笼馒头逐渐融入了上海老城厢的民俗文化,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始建于宋代,因供奉华亭城隍,故又称“华亭城隍行殿”。明永乐年间由当时的知县张守约移建于今址,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其间虽屡建屡毁,但其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着明代格局,整个殿宇宏伟,飞檐耸脊,气势庄严。

上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