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南翔的古猗园、黄浦的豫园、嘉定的秋霞圃、松江的醉白池与青浦的曲水园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它们均由私家园林发展而来,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古猗园在五园之中独占鳌头,居于上海古典园林之冠,同时又与秋霞圃共为上海硕果仅存的两座明代古园。这座古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距离市中心大约21千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四百年沉浮与重生】

明朝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改造了位于今天上海南翔镇的一座自家老宅,当时的画家、竹刻家朱稚征负责具体的改建设计与布局,一座“十亩之园”的私家园林就此诞生。因园里种植着大片绿竹,闵士籍为其取名猗园,这个名字出自于《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的一句话:“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并融入了《嵇康(琴赋)》中的“微风余音,靡靡猗猗”之意。

园林在建成之初,体现出许多匠心独具之处。第一是绿竹,那时园里栽有佛肚竹、紫竹、方竹等数十个名贵竹种。第二是建筑,园内建筑有唐代的石经幢、宋代的普同塔,还有逸野堂、不系舟、白鹤亭、南厅、缺角亭、微音阁、小松岗等厅堂。第三是楹联诗词,园林里留有书画名家董其昌、祝枝山等人的墨宝。

后来,这座私家园林转让给画家李流芳的侄子李宜之,接着又相继为陆姓、李姓人家所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也就是1746年冬天,叶锦将其购入,经过一番大兴土木,猗园于1748年终于完成扩建工程。因为此时已与明朝隔了一个朝代,他便将园林改名为“古猗园”。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古猗园内景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逸野堂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以楠木为柱,又称之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俗称“四面厅”。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古猗园内的唐代经幢,十分珍贵。

因为这时候比较流行在园内修筑更多宅院,所以古猗园在布局上也随潮流而动,有了“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重大改变,园林里新增了不少山、水与亭、廊、轩、楼、阁、桥等。为了贴近“绿竹猗猗”之意境,叶锦还专门辟出一片竹圃,再度种起了一片竹林。

到了清朝中后期,古猗园的命运随着时局动荡出现了意外转折。在乾隆年间,一批嘉定地方人士集资捐款买下了它,将其作为城隍庙的庙园,古猗园从此时起由私家园林转变成公共园林。到了咸丰与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南翔一带展开激战,园林遭到破坏。战后,人们陆续修复部分建筑,扩建大片园地,在里面开设酒楼、茶肆、点心店与照相馆等,古猗园再度转变为一片商业场所。

1932年,日军占领南翔后,古猗园被占用了两个多月。次年,当地60位爱国人士募集了6000大洋对它进行了修复,这时候全园面积已扩至1.8万平方米。到了1937年,南翔再遇战火,古猗园被炸得面目全非,花木古建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这座几经沉浮的园林经过历次修复,终于换上新颜。目前,古猗园的全园面积已增至9.19万平方米,园内辟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与南翔壁六大景区。

【五大园林特色】

古猗园完全修复以后,不但延续了明清时期的古典建筑风格,还具有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建筑、楹联诗词与花石小路五大特色。

猗猗绿竹可谓古猗园的传统特色,古猗园在石旁路边、屋前宅后、粉墙边角处处可见绿竹摇曳。一座新扩的竹园“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园内除了以前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共有30多种。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古猗园内的不系舟,俗名止舟,旱船,又名石舫。建于明代,冠上海园林“不系舟”之最。它原为园主的书画舫,曾有明代书法家祝枝山题额“不系舟”三字。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古猗园内景一角

古猗园 上海古典园林之冠

现在的古猗园以夏天的荷花闻名。每年的夏天,古猗园都会举办荷花展,满池的荷花吸引了无数热爱摄影的朋友前来拍照留影。

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园内却有长达千米的溪流,如脉络般穿行其间。戏鹅池是古时园林的中心,池内临岸的不系舟似待人登临,对岸的浮筠阁精巧雅致,两处景致遥相呼应,倍添幽情。古猗园经过历次修复和扩建,很注重挖河理水,园内的戏鹅池、鸳鸯湖、荷花池、龟山湖等相互连通,缓流不断。

江南园林建筑以精巧活泼闻名,古猗园中的亭台楼阁体现了这一细节,如覆顶的小瓦、镂空的屋脊,斗拱、飞檐翘角以及古朴的门窗样式、简约的雕刻装饰、素雅的粉刷色彩等,都具有明清园林建筑风格。游人们从逸野堂、松鹤园、南厅、幽赏亭、鸢飞鱼跃轩、白鹤亭、补阙亭、微音阁、梅花厅、春藻堂、柳带轩、西水轩、环碧楼、浮筠阁、浮玉桥等主要建筑中均可窥其一斑。

古猗园的花石路面又是特别一景,小路随园内布局曲折绕行,依据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在厅堂、亭廊一带,大多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青砖、青瓦、缸片、碗片等铺成各种图案,比如梅花、龙、云、八仙等,一般道路上,大多采用黄石、青石、缸片来铺设简洁优美的线条。古猗园中的许多楹联诗词与匾额均应景而作,既映衬景点意境,又点明历史典故,比如白鹤亭、微音阁、鸢飞鱼跃轩与“不系舟”楹联、“南亭”楹联、“梅花厅”楹联等。

无论是从建造年代、园林规模,还是建筑风格来看,具有四百年历史与五大园林特色的古猗园都在上海古典园林中名列前茅。因为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它又位列江南名园,获称“苏州园林甲江南,沪有南翔古猗园”。2006年,这座古典园林成功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为万历时河南通判闵士籍的私家花园,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设计,后归贡生李宜之。清乾隆十一年(1746),洞庭山人叶锦购得,增建亭榭,改名古猗园。乾隆五十三年(1788),地方士人集资买园作为城隍庙灵苑。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均作整修、扩建。现如今的古猗园分花香仙苑、曲溪鹤影、猗园、幽篁烟月四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洗练的气质。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