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关中八大怪

陕西古风古韵的绝版

关中八大怪,也称为陕西八大怪,是指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出现的八种“奇怪”风俗习惯。这八种风俗习惯由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沿袭。对于外人来说,“八大怪”是一道令人惊奇的风景线,但对于陕西人而言,却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

关中八大怪,也称为陕西八大怪,是指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出现的八种“奇怪”风俗习惯。这八种风俗习惯由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沿袭。对于外人来说,“八大怪”是一道令人惊奇的风景线,但对于陕西人而言,却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

【面条像腰带】

陕西关中盛产小麦,面条就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得非常硬,擀厚、切宽,这就是关中人常说的“biangbiang面”。煮熟后,这种面吃起来光滑、柔软,且嚼起来有筋道,就像那柔软的腰带般。关中人喜欢把这面浇上肉臊子或泼上油辣子,色香味更加诱人,称得上是关中一道独特的美味面食。

关中八大怪

【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在铁锅上烙烤的一种饼,也是在陕西常见的食品,也可以作为随身携带的干粮。锅盔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历史典故。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帮助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锅盔;但更多的说法是,唐代修筑乾陵时,服役的军人和工匠因为担心吃饭时间长而影响了工期进程,便将面团放进头盔,再放到火中烧烤,在无意中烙成了美味的面饼。

关中八大怪

陕西人做的锅盔,将面做得无比硬,有时需要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气来和面,再用麦秸火慢慢烙烤,这样烙出的饼外脆里酥、清香可口,即使放上一段时间也不会坏,而且陕西农村的锅很大,所以烙饼也是又大又厚,像锅盖一样。

【辣子是道菜】

陕西盛产辣椒,这里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辣味十足,关中人把这种辣椒称为“线辣子”或“尖辣子”。在国外,这种辣椒被称为“秦辣”。

湖南人、四川人热爱辣的味道,但只是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但陕西人热爱辣椒却真是爱到了骨子里,他们把辣椒当成菜吃。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既被作为吃面条的作料,又用来夹在馒头或者饼中食用。关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将这道极其简单的菜做得很有味道,而且品类丰富。

关中八大怪

【房子半边盖】

在房屋的构建上,每个省份的习俗各不相同,但像陕西这样半边屋的建筑模式实属罕见。在陕西关中农村,由于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便产生了这种房子“半边盖”的样式。

关中八大怪

【帕帕头上戴】

关中盛产棉花,当地人都会用棉花纺纱织布,人们习惯把这样的布匹染成黑色,所以在关中的农村,现在依旧能看到中老年人的服装大多是黑色的。关中农村的妇女头上都喜欢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这其实和秦始皇时代崇尚黑色的遗俗有关。

关中八大怪

【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的土地肥沃、浇灌方便,这里很早就开始流行“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喜外出远行、工作,女人们更是有不远嫁的传统,其主要原因是不想离开娘家太远,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婆家与娘家走动。

关中八大怪

【不坐蹲起来】

关中男人似乎一日三餐都要蹲着吃,开老碗会,常常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尤其在冬天,人们更是喜欢蹲在向阳的地方晒暖或下棋、聊天,所以“蹲”的习惯被人们称为“板凳不坐蹲起来”。

关中八大怪

【唱戏吼起来】

关中人自古嗓门大,性格朴实。在关中主要的地方戏便是那必须吼起来的秦腔。秦腔高亢激越。在很多人眼中,要唱好秦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二是演员身体要非常好,三是听众们要胆子大。

关中八大怪

上一篇:柞水渔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