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中的民族
羌族是我国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记载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意即“本地人”,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代羌人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以游牧为主。羌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今天的羌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茂汶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这一带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端边缘,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因为羌族人喜欢将寨子建在半山腰处,所以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羌族是我国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记载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意即“本地人”,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代羌人主要活动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以游牧为主。羌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今天的羌人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茂汶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这一带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端边缘,山脉重重地势陡峭,因为羌族人喜欢将寨子建在半山腰处,所以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高超奇巧的建筑技艺】
既然能将山寨建在半山腰里,羌族人的建筑技艺必有过人之处。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建起无数令人称绝的建筑作品,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包含着羌人的智慧与心血,其他比较常见的有碉楼、石砌房、索桥与栈道等。
羌族人精于建筑,他们所建的碉楼的外围轮廓有四角、六角、八角等,主要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他们修建时不绘图不吊线,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成后的碉楼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墙体牢靠结实异常坚固,一般还凿有射击孔。羌族人喜欢将碉楼建在村寨旁边,平时用来储存粮草柴草, 遇到外敌进犯即可御敌防守。羌族民居大多是一种用石片砌成的平顶房。这种房屋一般分为二至三层,每层高约3米;房顶平台下方的木板或石板伸出墙体形成屋檐,上面再压盖黄土与鸡粪,而且还修有引水洞槽,用来导引雨水和雪水。天晴时,顶部平台还可以用来晒粮,或作为老人孩子们的休息场地。
因为居住的地区山高水险、交通不便,羌族人还在茂密丛林间建起了索桥与栈道。他们在桥岸两边开凿石砌的洞门,门内立有石柱或木柱,柱上拴系着数根或数十根相当粗实的竹绳,而后在竹索上铺上木板,两旁设有较高的扶手。栈道全部建于密林中。羌族人有的铺木为路垫上石土,建起一条木栈道;有的缘岩凿孔并插木为桥,在悬崖绝壁间开辟出一条窄小的石栈道。高超的建筑技艺为羌族人创造了巧妙的居住空间,令这个生活在云朵里的民族可以安心居住,自由往来于山岩水道之间。
阿坝水磨古镇的羌族鞋
羌族服装上的羌绣
喝咂酒的场面很是奇特
锅庄舞
【简单传统的日常食俗】
羌族人的传统食俗讲求简单易行。他们常吃一种“金裹银”或“银裹金”的面食,也就是将洗净的大米和玉米粉相互搅拌,再放在甑内蒸成颗粒状,即可食用。有的羌族人喜欢将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的馍放在火塘上烤熟后食用,还喜欢用玉米粉与豆浆水发酵,蒸成豆泡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直接做成一种水粑馍馍食用。
羌族人的主食还有其他几种,比如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做成的烩面;将玉米粉放入沸水中煮成糊状的面汤,再继续加入玉米粉,直至伸进筷子可以挑起小团,这种称之为搅团。他们在吃搅团时,通常会和用白菜、芜菁泡成酸菜再制成的酸菜汤一起食用。
土豆是他们喜欢的食材。在羌族民间,经常可见一些家庭妇女将土豆整锅煮熟,再去皮舂成泥状,做成土豆糍粑,而后经过煎或炸,佐以蜂蜜食用。有些地方的羌族人还喜欢将土豆糍粑切成小片,与酸菜、肉片一道煮汤食用。
羌族人的肉食以牛肉、羊肉、猪肉、鸡肉为主。居住在山区一带的人们很少吃新鲜猪肉,他们通常将猪杀后去毛,剖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制成“猪膘”。熏肉的存放时间都比较长,羌族人一般在一年以后将“猪膘”与蔬菜下锅同煮,熟后捞起再切成小片进食。有些地方还将猪血与荞麦混合做成血馍馍食用,或者把新鲜猪肉放在猪肚子里加入盐、花椒等再风干,制成一种可存时间久也不会变质的“瓤肚”。
【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
长期的山林生活、闭塞的生存环境让羌族人民在几千年进程中流传下来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羌族的神话故事有《开天辟地》、《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流传下来的歌谣分为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羌族的男女老幼唱起歌谣时喜欢用一种叫作羌笛的乐器进行伴奏。羌笛大多由竹或骨制成,长约17厘米,直径约1厘米,音色明亮,方便携带,非常适合羌族牧民们吹奏自娱。
舞蹈也是羌族人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阿坝一带比较流行的舞蹈有跳沙朗、跳盔甲、跳皮鼓、兰干寿等,最有趣味的要数祭祀舞蹈——跳盔甲。一般由几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甲,头戴插着野鸡翎和麦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长刀,分列对阵闻乐起舞,这种舞蹈将羌族人豁达豪爽、勇猛精进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羌族人的婚庆喜事也值得一提,除了封红包、喝回门酒等许多与汉族相似的习俗以外,他们还会想方设法“逗新郎”。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会递给新郎一双长约四尺的筷子,筷子后面加上几个土豆串起的筷子坠,新郎需用这双筷子隔着油灯去夹肉菜。如果夹不起来或被油灯烧着,便会被当众罚酒。当然,在诸如婚庆或节日这种美好的日子里,羌族人会献上动人的歌舞和各种美味食物,并虔诚地祈愿家庭幸福或年景丰收——这也几乎是每个民族同胞共有的心愿。
阿坝水磨古镇羌族香囊
阿坝水磨古镇的羌族人自制腊肉
羌族山寨前的敕石
喝咂酒
羌族人喝咂酒的方式非常独特。这种酒是一种用青稞、大麦、玉米酿成的低度醪糟酒,密封于坛中。饮酒前,人们围坐成一圈,将坛启封倒入开水,再插上一根竹管,而后按年龄长幼轮流吮吸;他们边喝边加水,一直喝到品不出酒味。如果饮者都是平辈,便无先后之分,可以每人向坛里插一根竹管同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