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地道
四川气候复杂,地貌殊异,非常利于天然药材的生长,是中国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所产中药材达3000多种,而且质优量大疗效高。凡中药名前冠于“川”字的,多为四川所产。一位药界名人曾出语赞道:“三千有种,八百无苗,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泥石里埋的,何处不产药!”
四川气候复杂,地貌殊异,非常利于天然药材的生长,是中国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所产中药材达3000多种,而且质优量大疗效高。凡中药名前冠于“川”字的,多为四川所产。一位药界名人曾出语赞道:“三千有种,八百无苗,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泥石里埋的,何处不产药!”
藏红花
甘孜州沙德乡晒中草药
【第一大“天然药库”】
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品种之多、品种之优、储量之大闻名全国。据统计,在全国大约1.2万个中药材品种里,四川就占有5000多种,包括鹿茸、麝香、贝母、白蜡等珍贵药材将近百种;在全国420万亩药材种植地里,四川的种植面积也达到40多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7%。四川许多中药材前面会冠以“川”字,如川连、川贝、川芎、川乌、川牛藤等,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品牌竞争力。
川药的出产呈明显的区域分布,如阿坝、甘孜的虫草、川贝母、麝香等,江油的附子,岷江流域的干姜、郁金等,汉源的花椒,绵阳市的麦冬,中江的白芍、党参,都江堰的川芎,遂宁的白芷,天全的牛膝,合川的佛手、补骨脂等药材,均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此外还 有川乌、川木香、天麻、杜仲、银耳、金钱草、厚朴、黄柏等著名药材。由此看来,四川确实称得上中国第一大“天然药库”。
【无川不成方】
在中药材里,直接以“川”命名的药材约有数十种之多,如川芎、川贝、川乌、川黄连、川附子等。川药因药源正宗、材质地道、药性纯正一向为人所称道。有句俗话说得好“无川不成方”,意为中医开药方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味川药,那都算不上方子。
川药里比较有名的冬虫夏草产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山区,这种药材亦虫亦草,神奇有趣,含有粗蛋白、脂肪、虫草酸等成分,具有补肺阴、益肾阳、止血化痰的功效,不仅是食疗珍品,也是迎宾待客的席上佳肴。民间常取几枚冬虫夏草,与老雄鸭同炖,据说每食一味功效可以抵50克人参。
四川特产的川芎很早就在史书上有过记载:“芎蒡生蜀道,白芷来江南。”川芎芳香馥郁,姿态优雅,有祛风活血的功效,不但可观赏,而且芎苗还可以食用,其味如芹非常可口。苏轼、苏东坡、陆游等人都十分喜爱川芎,写过与其有关的诗词。滋补药膳中有用川芎配料烹制的“十全大补汤”和“八珍汤”,疗效也非常好。
川产天麻也极为有名。此地天麻块大洁白沉实明亮,是平肝息风的良药,也是药膳中的佳肴。如治疗眼花、头晕、目眩的“天麻羊头”,治疗失眠健忘、眩晕头疼的“天麻鱼头”,这两种药膳食之清香,风味独特。
川乌与附子属同株植物的不同部位,自古以来便是四川的特产药物,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就有“附子乌头,以蜀道绵州、龙州者佳”的记载。虽然川乌与附子都含有乌头碱,具有强烈的毒性,但只要谨遵医嘱炮制得法,反而是一味良药,不但能祛风湿止疼痛,还有强心救脱的神奇功效。
除此以外,皮细肉厚、银丝绵连的杜仲是补益肝肾的佳品,洁白圆润的川贝母可化痰止咳,色白如银、柔润丰腴的银耳可以滋阴去燥……这些由大自然这位造物主赐予的天然药材,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磨砺,仍在缔造着名闻遐迩的川药王国。
川贝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