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京东大鼓

鼓声唱响在京东

京东大鼓是天津本土的鼓曲形式,从京东的农村庙会一路走上传统艺术的大舞台,历经风风雨雨,几番起落,虽然如今不复鼎盛时期的繁荣,但只要听那铁片一击,鼓点一响,老天津人的情怀就又被拨动,古今兴衰,悠悠往事,思绪随着那调子徜徉。

【来自京东民间】

天津曲艺界有多种鼓曲的种类。有些是由外地传入,在天津发展兴盛,如梅花大鼓。有些则是出自天津本土,是纯粹的天津曲艺,最典型的就是京东大鼓。京东大鼓属于板腔体鼓曲,最早发源于天津的三河、香河、宝坻一带的农村,因地理位置上处于北京以东,便被称作“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表演者采用站立演唱的形式,鼓架置于人侧前方。表演时左手拿铁片或铜板击节,右手击鼓,乐师以三弦伴奏,后来又加入了扬琴。鼓书的篇目一般较长,侧重叙事说人。唱词以七字句为基本格式,每段首句前加三字头,句中也随鼓点灵活地插入字词,与节奏配合,以虚词为句尾,增强语气。因原始曲调、板式较为简单,京东大鼓考验的主要是表演者的演唱水平和击鼓技巧,嗓音越清脆,调门越悠扬,鼓点越清晰响亮,与唱词配合得好,就越受欢迎。嗓音、唱腔与语速的变化,弥补了板式的单调。后来经过一代代鼓书艺人们的发展创造,扩展到20余种腔调,对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求也越发提高。

早在清代,就已出现了京东大鼓的雏形。当时的民间艺人根据天津民间小调中最流行的“靠山调”,吸收了部分京剧西皮快板唱腔,又增加了京东郊县的乡音韵味,以木为板,配合击鼓,合成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20世纪20年代确立于天津,流行在京津及河北的廊坊、保定、承德地区,曾经被称为乐亭大鼓,并红火了一段时期,直到1935年,民间艺人刘文斌才将其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

社区居民正在为光荣院老人表演京东大鼓。

【鼓点奏出新旋律】

京东大鼓起源于农村,形成初期也只在农村的庙会、堂会上演出。表演时全 部为演唱,唱一些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短篇曲目。后来才增加了说唱结合的中篇书和长篇书,开始进入小型的曲艺演出场地表演。20世纪30年代刘文斌的长篇鼓书《刘公案》上了天津商业电台播出,他的嗓音粗犷响亮,表演朴实无华,一推出就广受好评。鼓点和歌声随着电波传扬开去,京东大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盛极一时。

但那时候大鼓的唱腔板眼还没什么讲究,有些松散凌乱,鼓词的文字也偏粗糙简陋,渐渐地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衰落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业余演员董湘昆率先在表演方式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将原来的京东方言改用普通话,丰富了唱腔及伴奏音乐,创作了一系列贴近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将京东大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表演者及业余票友。由于内容通俗,曲调简单,易学易记,京东大鼓在天津人民群众中传唱度很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经常作为文艺会演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民间演出中。天津人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每人都能弹会唱,表演的有声有色,京东大鼓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006年5月,京东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天津,乃至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鼓点必将会奏出热辣的新节奏,唱响我们火红的新生活。

京东大鼓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西台子村村民正在雪中观看京东大鼓表演。

上一篇:梅花大鼓
下一篇:天津快板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