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伊犁将军府

参天古木下的碎影流年

伊犁将军府是当时清政府统辖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是新疆清代建筑的典范。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边防责任重大,所以伊犁将军一职基本由朝廷重臣担任。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而宣告结束。

伊犁将军府是当时清政府统辖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是新疆清代建筑的典范。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边防责任重大,所以伊犁将军一职基本由朝廷重臣担任。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而宣告结束。

【屹立不倒的尊严】

不涉岩疆远,不知天地宽;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从古至今,伊犁一直都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乾隆皇帝在伊犁设立了伊犁将军,并修建了伊犁将军府。

在伊犁将军府前院的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公元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西域,为进一步开发巩固西北边疆,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1764年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会宁等九城。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破坏了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复伊犁,1882年又在原惠远城西北7千米处重修惠远,即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址。”

这里提到的就是清末左宗棠收复伊犁的事件。当时,清政府腐败不堪,朝堂之上也多是无能之辈。清政府委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国交涉,并授以全权。可是崇厚却不敢与沙俄据理力争,反而是畏敌如虎,最终与沙俄签订了18条丧权辱国的和约。依据该条约,清政府只收回了伊犁,而西至霍尔果斯河左岸,南至帕克斯河上流两岸均割让给了俄国,而且还要赔偿500万卢布。消息传回,全国激愤,更有人上书建议处崇厚以极刑。左宗棠更是愤慨:“武事不竟之秋,有划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臂犹投犬一骨,骨尽而噬仍不止。”清政府从其所议,令左宗棠统兵西征,据说左公是抬棺上阵,迫使俄军退出整个伊犁地区。最后,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沙俄修改了条约,这才保住了原来的疆界。

伊犁将军府曾作为清政府总统新疆军政事务首府衙门,有过自己的辉煌和繁荣,在稳定我国西北边防、发展新疆经济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这里逐渐衰落,源于大量人口因大旱逃往熙宁(现伊宁市),伊犁将军府的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伊犁镇守使曾驻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府成为边防部队的营房,此时的将军府除了凉亭银库外,其他建筑已荡然无存。

现经文物部门全面维修的伊犁将军府,屹立在代表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地方,守护着边疆的安宁,见证着边疆的繁荣,犹如一个沧桑的老者,在岁月里守望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辕门

辕门为单檐硬山顶结构,上覆琉璃瓦,设有龙头压角,古朴凝重。

辕门为单檐硬山顶结构,上覆琉璃瓦,设有龙头压角,古朴凝重。

【参天古木下的碎影流年】

伊犁将军府位于惠远古城钟鼓楼东侧约300米路北,这一古建筑群自清末至今曾做各种用途。

将军府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主要为四合院的形式,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将军府由辕门、文庙、东西营房、大四合院、小四合院、后花园等建筑单元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它没有内陆的将军府那样的华贵威严,而是透出一股朴素淡雅的气质。

进入伊犁将军府,首先看到的是满院的绿意盎然,花明柳绿,馥郁的花香沁人心脾。院中的凉亭,六柱六角,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双脊挑角抟顶,黄绿琉璃筒瓦覆顶。院子里面古树参天,还有4棵百年古树,仿佛是四个接待人,站在庭前仰望远方,看看是否有飞奔而来的信使,报告战况。

经过修葺的文庙前有一棵参天榆树,经历了两百多年沧桑岁月后依然枝繁叶茂。文庙的“人”字檐上是“一龙五兽”,龙在五个坐立的兽后面,五兽坐势似犬,依次竖着排开。

大堂是伊犁将军处理重大案件的地方,比如一些重大的案件,将军都要在这里问案审理。进入大堂的院落,顷刻感到森严持重的气势。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内宅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大堂

大堂建于辕门北70米处的土台上,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五架梁硬山顶结构,典雅宏伟。横梁上悬挂着金字匾牌,立柱上贴有诗词。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东厢房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内景

大堂两侧各有一尊石狮俯卧雄视。这两尊石狮既有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又有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特点,略逊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厉,显得淳朴、笨拙,除了圆溜溜的黑眼睛,乌红的大嘴,全身其他地方都是漆黄色,头顶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风雨冲刷后露出了原来的灰石本色。相传这对石狮是当年伊犁收复后,将军为发泄对沙俄的愤慨之情,让人雕琢给他把守大门的。

在石狮的身后,各有两棵古榆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绿荫遮满了整个厅前庭院,然而靠外边的两棵主干已经枯死,但每棵树的根部都又生出新干,长得非常茂盛。人们称其为子母树。据说将军府在惠远新城建立前,它们就在这里了,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顺着大堂往前走,大堂两侧是东西营房,是守卫将军的侍卫军的住房。东西营房前各有一排高耸的白杨,据说这里曾经种的也是榆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部队入驻后在这里种上了白杨。

在大堂的左前方,立着三块清朝时期与沙俄的界碑,界碑的俄方碑面上端阴刻一只双头鹰的标识,我方碑面上以隶书阴刻着“界牌”两个汉字。据了解,这三块石界碑原放在中俄边界上,但沙皇俄国不遵守条约,私自往中国境内挪动界碑,为起警示教育作用,就把六块界碑中的三块放到将军府来。大堂的后院是后花园,遗留着一个清式建筑风格的亭子,名曰将军亭。将军亭高约6.7米,呈六角形,由六根红漆圆柱支撑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抚今追昔,从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到最后一名伊犁将军志瑞,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必将会被后世铭记。

如今,经过百年的岁月的将军府,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它告诫后人,不要忘记它曾经为巩固祖国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伊犁将军府

将军府议事厅

上一篇:惠远古城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