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在阴雨绵绵的季节可以遮风挡雨,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可以阻挡炙热的阳光,在雪花纷飞的冬天又可以阻挡雪花的缠绵。西湖绸伞却将实用性和艺术性集于一身,是西湖特产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雨伞在我国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最初称其为“簦”,发展到后魏时期被百姓改称为“罗伞”。我国制伞技艺传至海外最早始于唐朝,当时日本派遣使者到大唐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制伞技术也作为其中的一项被带到日本。此后,伞的使用渐渐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起来。
伞产品主要分为实用伞和工艺伞两种。实用伞做工简单,主要在雨天为人们服务。工艺伞的制作则颇费心思,从伞骨、伞面的选择,到连接和支撑处的加工,无处不透露着精细。杭州的“西湖绸伞”就是众多工艺伞中的佼佼者,在雨水偏少、气候温和的江南水乡,撑一把绸伞,信步于静谧的西子湖畔,美景映衬着美人,别有一番生趣。
西湖绸伞将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始创造于20世纪30年代。西湖绸伞选用杭州宣 阳的淡竹和杭嘉湖的丝绸制作而成,再由书画艺人将美丽的西湖风景图画装饰于伞面之上,成品做工考究,伞面精美。
绸伞伞骨选用江南独有的淡竹制成,因其竹质细腻、光泽润滑、不易弯曲,被视为制作绸伞伞骨的上乘之选。西湖绸伞在制作选材上严格把关,每把绸伞由35根伞骨组成,每根4毫米宽,为保证收拢的伞整体圆润,要选择生长期在3年以上,没有阴暗面的竹片,手工劈成粗细一致的伞骨。西湖绸伞伞面由薄如蝉翼的丝绸制成,虽然细密却具有透风防晒的作用,其上多绘西湖十景、花鸟鱼虫、仕女山水等画面,用色鲜艳亮丽,有枣红、大红、淡蓝、墨绿、橘黄等20多种色彩。撑开伞时,日光照射在伞面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光彩异常,有的如落日照亮晚霞一般绯红,有的似晴空万里一样蔚蓝,有的像深潭里的湖水清澈碧绿,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线。
制作绸伞还包括车木、伞面装饰、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贴青、刮胶、装杆、包头装柄、穿花线、钉扣、修伞、检验、包装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是一次艺术的提升,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西湖绸伞整体重量在0.25千克,不但轻盈易于携带,而且美丽大方,老少皆宜。
西湖绸伞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1935年第一家西湖绸伞制造门店在杭州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后国营杭州西湖伞厂的成立,历史在前行,工艺在传承。如今的伞厂,由专业的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和制作图案,并有400名职工进行加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产量在60万把左右,而且有近三分之二的绸伞远销海外,其精美的品相及细致的做工,深受海内外顾客的喜爱,为自己赢得了“西湖之花”的美名。
西湖绸伞上的江南风光
薄如蝉翼的西湖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