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奉化布龙 有时平地起风雷

奉化布龙起源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南宋《宝庆四明志》中已经有关于奉化舞龙情况的记载:“隐潭县西北五十里,潭居两岩之下,两岩相抗,壁立数百仞,仰以窥天,仅如数尺。瀑泉如练,循崖而落,水寒石洁,耸人毛骨。每遇亢旱,祷其潭,有小蛇出没,旋应如响。”南宋诗人楼钥在《隐潭》诗中也写道:“中有卧龙君勿狎,有时平地起风雷。”元代著名诗人戴表元在《观村中祷雨》中描述:“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西村雨绵绵,东村犹日出。”这些诗句体现出当时奉化百姓拜龙求雨的情况和规模,也反映了当时奉化敬龙风气盛行。到了清朝末期,奉化布龙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和模式,表演队伍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舞龙人员更加专业。

奉化布龙 有时平地起风雷

舞动中的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的龙体构架由竹篾制成,将绘制好龙形图案的布料固定在竹架上,龙头和龙身逐渐形成。布龙整体有9节、12节、18节、24节、27节之分,每位舞龙者各持一节。12节以上的布龙在制作上要求较严格,在体积大的同时要保证结实 耐用。夜间舞龙时,各节龙身中要点燃红烛,鲜艳多彩的布龙图案在烛光的映衬下更加绚丽斑斓,随着舞龙者起伏不定的动作,远远望去,好似真龙在空中飞舞,气势宏大,场面壮观。

奉化布龙历经敬龙神、请龙神、娱龙神三个发展阶段,今天的奉化布龙活动已经发展为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包含40多种舞蹈套路,在舞龙表演中是十分罕见的。奉化布龙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和速度快。舞蹈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动作组成,中间穿插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动作。在舞龙的整个过程中,舞龙首的人要掌握好每个动作开始的节奏,以及游龙的走向;中间的舞者则要跟住前面队友的脚步,随之扭动或行进;执龙尾的人要注意龙首的位置,特别是在表演盘龙动作的时候,龙首和龙尾表演者的配合相当重要。舞龙者的技艺纯熟,动作矫健,变化多端,所有动作和造型都在龙行中完成,舞龙的节奏环环相扣,紧凑有序,布龙飞舞盘旋的姿态似一条神龙在民间游玩一般。

奉化布龙在发展和提高自身技巧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并增加与各地舞龙表演人员的交流。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今天,奉化也有意识地将特色布龙推广给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将这项有着突出民族特色的活动带到了世界表演舞台上,获得了无尽的殊荣。奉化布龙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奉化舞龙最大的肯定,鼓舞和激励着奉化布龙的舞者们,继续努力将这项民间活动传承和发扬下去。

奉化布龙 有时平地起风雷

上海世博会上奉化布龙的精彩展演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