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铜陵烧姜阁

生姜种子如何过冬

生姜是铜陵的“八宝”之一,素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而闻名,古时还曾被列为贡品。它在铜陵一带有很长的栽培史,据说于春秋时期已开始种植。北宋时期,此地已成为有名的生姜产地。由于产量巨大,短时间内难以向外输送,于是引发了生姜的冬季储存问题,一般家庭无力解决,于是铜陵的烧姜阁应运而生。

【上姜阁:储姜种越冬】

铜陵烧姜阁

烧姜阁也叫姜种阁、储姜阁,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储存姜种的姜农,二是指存放姜种的房子。一般每座村子里只有一两户这样的姜农,他们建有4~8座烧姜阁,让全村居民的姜种便于过冬。烧姜阁是一幢全封闭式的正方形土墙瓦顶建筑,整体高 6~8米,边长约2.5米,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粗木隔开。下层是高约1.5米的烧火室,上层全部是储姜室,只在底层留有一个可供一人进出的狭窄小门。

每年立冬那天被选为上姜阁日,也就是需将生姜种放进烧姜阁的日子。当天,周围的姜农们会把精心挑选的姜种全部送来,烧姜阁的主人将姜种做好标记,一层层沿着储姜室四边整齐码放。每层姜种隔有一层芭茅草,芭茅草中留有可供一人上下的孔洞。待姜种码至阁顶,底层便开始生火保温。主人先燃起木柴,待烧成无烟炭火状,方才放入阁内,再撒上草木灰,令其慢慢自燃保温。

不管在白天还是夜里,负责的烧姜阁主人必须要进入阁内,或测温,或观火,或加炭。据估计,这样一座烧姜阁每年可储存姜种约1万千克。

为了保证姜种安然越冬,烧姜阁的室内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0℃至15℃之间。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姜种的水分流失太大,导致它们在室内发芽,如果温度过低姜,则会令其生霉长毛、腐烂变质。因此,烧姜阁里的火从燃起之日,一直到出阁之日才能熄灭,中间不能有任何原因中断。

铜陵烧姜阁

白姜种下姜阁

白姜种下姜阁由主人进入阁内将姜种取出,顺序与进阁时恰恰相反,最后上的姜种则最先取出来。

【下姜阁:送姜种出阁】

次年清明是姜种出阁的日子,人称下姜阁日。当天清晨,等候了一个冬天的姜农们拉车挑担,早早赶来。主人将阁内的姜种小心取出,按照编号一一分发给姜农们。姜农们在前几天已将姜田施好底肥,取回姜种后立即入田埋种。直至此时,跨过冬春两季的储姜工作才算完成。

姜种的储存方法其实有许多种。在我国北方,有的农民会将姜种储存在自家地窖里,有的会把它们用细沙埋起来。像铜陵这样用烧姜阁来储存姜种越冬的方式,在许多地方都难得一见,全国唯有铜陵地区。在烧姜阁越冬的姜种,不但可保证生姜的产量居高,还可以防止发生瘟姜病,因此极受姜农们欢迎,铜陵地区产出的生姜便也代代品种优良,深得各方赞誉。

上一篇:庐剧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