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杰出流派
称雄明清三百年的辉煌历史,让徽商集团涌现出大批的富商巨贾。他们当中很多人既喜欢做生意,也喜欢儒学,且广交文士与官员,继而又诞生出大批官僚,有的甚至成为朝中显贵。于是他们开始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住宅、园林、书院、祠社和学校,再加上徽州本地盛产木材、石材,徽州匠人又精于雕刻技艺,于是古徽州便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时至今日,徽派建筑已成为中国古建筑的杰出流派之一。
【徽州建筑的三大特色】
从建筑选址、主体架构和装饰部件来看,徽派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徽州古民居在村落选址前,对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方面有较多考虑,一般会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让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建成后的民居住宅也大多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附 近环境非常优美,周边交通也较为顺畅。比如黟县的宏村,面临波光粼粼的南湖,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顺依蜿蜒而过的浥溪河,整个古村大体呈牛形,因布局合理景色优美而被称作“中国画里乡村”。
徽派建筑一般是多进院落式和三合院式,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整体布局常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一般称作“天井”,利于采气通风,也有“四水归堂”之意。这些古建筑均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架构为主。从内部架构来看,中间立柱粗大,上部稍细,顶部横梁略微拱起,两端与中段雕有华丽饰纹,从外部墙体来看,多是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再配以灵活多变的斜坡屋顶,使黑瓦白墙显得极富美感。
精美的砖雕、石雕与木雕在徽派建筑中随处可见。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木雕多见于木梁、屏门、窗扇、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上,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民居的庭院、水池、照壁等处。这些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形式多样,现已成为徽派建筑的第三大特色。
黟县南屏村宗祠“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坐东朝西,占地近2000平方米。
屯溪老街日月楼C许国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历来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其中的代表作品有西递与宏村古民居、南屏八祠堂和许国石坊等。
在黟县南屏,遗留下30多座祠堂,形成了一片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200米内的“序秩堂”、“程氏宗祠”两大宗堂与并列的三座支祠、三座家祠最为出名。这些大祠堂用七八米高、一两米粗的巨大木料做月梁与厅柱,用10米多长、5米多宽的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均采用银杏等名贵木材,使得整座建筑显得古朴庄重、气派威严。
许国石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最大的一块重达四五吨,石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12只雕工精细的石狮雄踞于石基之上,形态各异,威风凛凛。
徽派建筑集合了山水之灵气,又融入当地的儒商文化与建筑特色,不管是从设计构思、空间架构还是雕刻艺术上来讲,都是我国古建筑群落中的精华之作。
宏村外景
宏村小巷
徽州明代建筑四水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