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民间小吃

美味不贵肚儿圆

江汉平原,素来都有令人艳羡的丰富物产。而湖北作为一个千湖之省,更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北菜有精致、讲究的一面,但或许是因为所在之地的各类禽肉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犹如探囊取物。于是除了鲜美的菜肴,小吃也成为湖北的另一道风景线。你可以没到过湖北,却不会没听过鸭脖子,可以没来过武汉,却不会不知道热干面。吉庆街、江汉路上的一个个小吃店,就像点点鲜花,装点了一个美丽的武汉。

江汉平原,素来都有令人艳羡的丰富物产。而湖北作为一个千湖之省,更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北菜有精致、讲究的一面,但或许是因为所在之地的各类禽肉随时可以信手拈来,犹如探囊取物。于是除了鲜美的菜肴,小吃也成为湖北的另一道风景线。你可以没到过湖北,却不会没听过鸭脖子,可以没来过武汉,却不会不知道热干面。吉庆街、江汉路上的一个个小吃店,就像点点鲜花,装点了一个美丽的武汉。

民间小吃

户部巷小吃街

【湖北小吃——山货与河鲜的盛宴】

古往今来,食客老饕们往来湖北,写下了无数关于美食、美酒、美景、美器的文字。而湖北菜不仅有着“将船买酒白云边”的情怀,更有“黄鸡啄蜀秋正肥”的质朴与随性。因此接地气的湖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扎扎实实埋头思索,发明了无数种小吃,无论在荒年还是丰年,有钱还是没钱的时候,都能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点小小的惊喜。

民间小吃

面窝

民间小吃

武汉豆皮

湖北小吃主要由武汉小吃、荆沙小吃、襄阳小吃、恩施土家族小吃构成。广袤的地域决定了湖北小吃的口味包罗万象。黄河流域的人们对面食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湖南人、四川人钟爱让人流眼泪的花椒和朝天椒,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人们充分利用各种时蔬加以组合制成精致的小吃,崇山峻岭中的土家人用丰富的水产与山货满足对于“鲜”的渴求……而这些,都被精明能干的湖北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融汇于湖北小吃中。

民间小吃

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

黄石港饼可谓是我国糕点的鼻祖。黄石港饼历史悠久,据说在三国时期,刘备前往东吴招亲时随身携带的“龙凤喜饼”就是采购于楚雄镇(即黄石)的港饼。文献记载“龙凤喜饼”直径大如碗口,金色的酥皮上面精致地刻画着龙凤呈祥的纹样。和今天的黄石港饼一样,“龙凤喜饼”由芝麻、香油、桂花糖等原料精制而成。

关于黄石港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清朝同治年间,一位在江中行船的木排师傅载着渡船的人一路下行到黄石港附近,结果不成想水势极其凶猛,划木排的师傅无法控制行船速度,无奈之下撞上了前方的盐船。盐商不依不饶,两方的官司一直打到了京城。木排师傅作了一首诗:“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这首诗不知怎么传到了同治皇帝耳朵里,皇上听了觉得甚是在理,便判定木排师傅无罪。打赢官司的木排师傅感激不尽,有心相赠厚礼于皇上,怎奈何官司一路从黄石打到京城,早已经倾家荡产。无奈之下,囊中空空的木排师傅只好斗胆献上随身携带的黄石港饼。同治皇帝吃了赞不绝口,欣喜之下赐名“如意饼”。

民间小吃

黄石港饼

【廖记棒棒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湖北雅安,人们“好吃”的名声早已不是传闻。据说当地人在明末清初便已经擅长烹饪各种山中禽畜了。经过长期对于食材的钻研和佐料的搭配,当地人对于烹制鸡肉的技法在长 江流域十分出众。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廖记棒棒鸡”。这种鸡肉料理和美味的高汤搭配,佐以酸辣爽口的腌制青红椒,夏季冰镇后食用,简直要大叹“此鸡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吃鸡肉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享受,似乎只有大户人家在逢年过节家人围坐一桌时,才有机会吃一顿鸡肉。为了让这种奢侈的享受尽可能地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吃上这等美味,湖北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把鸡肉切成薄片,和美味的汤料一起出售。从此以后“鸡片”的吃法便在湖北民间流传开来。可是鸡肉切片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食客会挑剔这片肉多那片肉少。这也难不倒聪明的湖北佬,既然没办法凭着菜刀将鸡肉分切均匀,那么就在切之前用木棒将鸡肉敲打均匀,而在敲打的过程中鸡肉也会变得更加松软,红油和高汤能够更好地渗入到鸡肉中,风味更加浓厚。于是廖记在售卖时总是一人拿木棒一人拿刀,配合得相得益彰。而木棒敲打时发出的声音也颇具节奏感,于是人们便将其命名为“棒棒鸡”。而更加令人诧异的是,在湖北民间流传了几百年,还没有谁能完全仿制出“廖记棒棒鸡”高汤和红油的味道,好在廖记棒棒鸡的秘方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如今店铺遍布湖北大小市镇,物美价廉,寻常百姓也可以随时享用。

民间小吃

廖记棒棒鸡

小吃大观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汉市武昌自由路,这里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物美价廉,种类齐全,不但有武汉名吃热干面、鸭脖子、烧麦等,还有恩施小土豆、豆皮儿、糊汤粉、牛肉面等。另外,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北方少见的甜味豆腐脑儿和米酒,味道十分醇正。

【鸭脖子——千年美味归于此】

或许是因为池莉的《生活秀》,武汉的鸭脖子在前两年忽然之间红遍了全国,现在无论在北京、内蒙古还是福建、广东都能看到挂着“武汉鸭脖”招牌的店铺。且不论外地的鸭脖是否忠于原著,光是人们对于鸭脖的狂热喜爱,我们就能感受到武汉小吃巨大的感召力。

武汉鸭脖子的品牌很多,有“精武”、“九九”、“绝 味”等,每个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和悠长意蕴。但是味道大致相同,并且都得到了武汉老食客的广泛认可。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王西征,途中烈日当头,人困马乏。行军的队伍来到一片湖畔,见到成千上万的野鸭子在湖里闲游,景象蔚为壮观,楚王遂令将士们跳进水里捕鸭子。在水边长大的楚军战士一下水也是名副其实的“浪里白条”,他们三下五除二几乎将所有鸭子捉上了岸。于是将士们便在湖边升起了火,就地取材,有的烧烤,有的炖汤。然而一顿饱餐后,鸭子还剩了不少,恰好军中有个善于腌制美食的士兵。他将自己家传的秘方交与众人,制成美味的鸭脖子。楚王尝了以后喜上眉梢。此后将士们若有精力不济或伤寒不适,吃了楚味鸭脖便面貌焕然一新,楚王大悦赐鸭脖名为“精武”。从此楚味“精武”鸭脖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遗憾的是后来楚味鸭脖的秘方逐渐失传。千年以后,汉口的汤腊九先生视美食如生命,誓要研制出秘方,于是费尽心思,通读古籍,走访川鄂两地美食大家,数年之后终于做出了堪比当年楚军帐下的楚味鸭脖。所酿鸭脖风味绝佳,很快便在街坊四邻间流行起来。后来汤腊九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从精武路开到了全中国。

用木棒将鸡肉进行均匀的敲打,在敲打的过程中鸡肉会变得松软,也更利于入味。而“棒棒鸡”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用木棒将鸡肉进行均匀的敲打,在敲打的过程中鸡肉会变得松软,也更利于入味。而“棒棒鸡”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民间小吃

鸭脖子

民间小吃

切成段的鸭脖子

【热干面——家乡的芝麻、油和盐】

“今晚除了思念还想起了从前/思乡的游子为何挂牵/不能潇洒地走遍海角天边/嘴里想好多芝麻酱麻油和盐/把舌头舔舔窗外月很圆”。这是网络上一首武汉游子的诗作。关于热干面的传说数不胜数,但今天“热干面”早已成为武汉人心中独有的家乡情怀。对于早点的重视,武汉人会像过年一样去“过早”。一碗香浓美味的热干面配上清甜的米酒,就是这座城市最温馨的早安。如果你想了解热干面的美味,武汉会永远为你敞开热气腾腾的怀抱。

民间小吃

热干面

上一篇:湖北菜
下一篇:绿松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