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恩施土司城

土司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恩施土司城,坐落在崇山峻岭的恩施古城中,是我国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用来统治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制度。元朝时,湖北西南部、四川、云南等地设立了土司机构,管理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土家族在封建统治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典型而完整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完结于清朝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前后历时450多年。土司执掌的土地是不纳入当时封建王朝版图的,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土司部落都是一个神秘的小王国。

恩施土司城,坐落在崇山峻岭的恩施古城中,是我国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用来统治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制度。元朝时,湖北西南部、四川、云南等地设立了土司机构,管理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土家族在封建统治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典型而完整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完结于清朝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前后历时450多年。土司执掌的土地是不纳入当时封建王朝版图的,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土司部落都是一个神秘的小王国。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德济殿

【“毕兹卡”——大山的主人】

土家族历史悠久,是古代巴国人的后裔。巴国于战国时期打败楚国后,神秘地灭亡了,巴国子民散落在江汉平原各地,而土家族便是巴国人的一支。土家族在湖北清江夷陵一带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诸侯国,诸侯国后来为秦国所收,但土家人仍然自豪地将自己称为“毕兹卡”,也就是本地人,而将邻近的外乡人称为“客家人”。

清朝末年,封建而残酷的土司制度荡然无存,却为土家族地域文化的形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座恩施土司城,便是为了纪念土司制度而建的。它记录了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工商土司城坐落在对山湾,恩施城的西北部。占地面积300余亩,包括侗族风雨桥、校场、土司王宫、城墙、钟鼓楼、百花园等三十多个景点。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廪君祠眺望远山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土司皇城九进堂建筑群业的发展,将古老而淳朴的民风再现于世。

恩施土司城土司皇城九进堂建筑群业的发展,将古老而淳朴的民风再现于世。

【土家族的社稷之神】

走进土司城,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土司城门。城门楼也叫作看楼,赫然耸立于云端,彰显了土司的威严和赫赫战功。门楼的外观极其华丽庄重,而对于空间的运用和表达也有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

门楼前有两尊神像,神像的内容是两个神仙牵着两条龙,表现了土家人“望子成龙”的朴素愿望。墙上是三幅壁画,其中一幅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土家人的守护神“毛谷思”,它是土家人宗教中的社稷之神,保卫百姓平安,粮食丰收。土司城内还隐含了许多颇具深意的社稷,如四层楼、十二根立柱、二十四根房梁,对应的是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四季、十二个月和二十四个节气。这种对于社稷的膜拜在我国各个民族文化中都很常见,充分展现了一个农耕大国对于自然的敬畏。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城门

【气势恢宏的廪君庙】

穿过巍峨的门楼,就能看见土家人供奉祖先的廪君庙。廪君庙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气势恢宏,山体上延绵不绝的壁画 长卷记载了廪君一生的所作所为。

廪君是土家族的祖先,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很多。相传在土家人还未落地生根于清江畔的荒蛮时代,廪君率领着隐居于山中的土家人开疆拓土。通过漫漫征途,廪君带领族人来到相对开阔的盐阳,这时候盐阳的守护女神爱上了廪君,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廪君明白盐阳还不足以为子孙后代带来富足安定的生活。然而女神不肯轻易放走廪君,施法让廪君和族人无法辨别方向,于是廪君只好忍痛杀掉女神,带领族人继续前进。后来,历经千难万险,土家人在廪君的带领下来到了夷陵,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廪君看到族人从此没有后顾之忧,便化作一只白虎隐居林间。后来廪君和熬盐济世的女神都被土家人奉为生命之神。据说到今天,土家人还会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画上一个“王”字,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像廪君一样有出息的人。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的廪君庙

上一篇:屈乡的端午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