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猎奇乐其中】
湖北人将一天中的清晨视作珍宝,人们像“过年”一样“过早”。如同北方人对于小麦情有独钟,开创了令人啧啧称奇的“寒食十三绝”。湖北人对于水稻充满了热情,将鱼米之乡的地域饮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心灵手巧的湖北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明了数以千计的早餐,令这片土地每天早晨都热气腾腾,充满生机。春天,勤劳智慧的湖北人会用荠菜和鸡蛋,烹煮出春天最鲜美的味道;夏天,湖北人会遍插艾草、赛龙舟、包粽子,共襄盛举,以纪念投江而逝的大诗人屈原。
“煨汤”如今已经作为一项传统技艺,被列为武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整个湖北都以水产品为主体。因此,对于煨汤之道,湖北人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湖北的大师傅们经常说:“江汉川泽鱼虾美,瓦罐风味盖百家。” 武汉人煨出的汤之所以脍炙人口,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丰富的...
对于土家姑娘们来说,最美丽的衣裳,穿法是从外到里越来越短,一层层镶边的衣裳逐渐缩短,如同一棵新鲜出土的竹笋,这种穿戴方法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节节高”。土家族姑娘们的衣料,通常是自己或者姐妹用老式的脚踩式 织布机亲手缝制的土布,再一针一线地缝合成里衬、罩衫、长裙、外套。这样的一针一线,这...
汉口当年是天下第一的商船码头,商人、码头工人和船员哪个不是从早忙到晚,清早更是人多事杂,百事开端,一刻值千金,人们就更没有闲工夫慢慢悠悠吃早点了。于是大家就一阵风似的在务工途中解决了早饭,然后一心打点该做的工作。而今天的武汉人,仿佛也生来就有“神功”,可以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埋头吃早饭。面窝、油条也就罢了,即使是在颠簸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在天宫开蟠桃大会的日子,在晚清的一首七言诗《都门杂咏》中,当时的文人描述了这样的景象:“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微风起,十丈红尘匝地杨。”相传王母娘娘是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另一个是延年益寿的蟠桃。而三月三这天,王母娘娘会...
秭归的粽子在湖北家喻户晓,不仅仅因为这里水草丰美因此糯稻甘醇,更因为秭归人为粽子赋予了新的意义,他们会在粽子中加入一颗红枣,吃粽子时心中默念《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这便是对大诗人屈原的哀思。 话说当年,屈原投江后,家乡的百姓哀思无限,空有一腔抱负的一代豪杰...
土家族历史悠久,是古代巴国人的后裔。巴国于战国时期打败楚国后,神秘地灭亡了,巴国子民散落在江汉平原各地,而土家族便是巴国人的一支。土家族在湖北清江夷陵一带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诸侯国,诸侯国后来为秦国所收,但土家人仍然自豪地将自己称为“毕兹卡”,也就是本地人,而将邻近的外乡人称为“客家人”。 ...
自古以来,生与死都是人们讨论的重大主题,神农架人也不例外,然而对于高山流水、苍天大地的感恩之心使得他们对于生死的态度更加淡然和镇定,这种淡定的态度也形成了神农架人两种不同的风俗。 “石头当作干爹拜”是神农架特有的风俗。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起源于人们对山石的崇拜。由于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