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糖画

宜观宜品

在四川许多城镇的集会上,都可以见到一种现场制作、现场享用的民间艺术——糖画。这种民间工艺糖画用白砂糖熬成的汁所制,制作人手法精奇、技法多样,做出的糖画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在四川许多城镇的集会上,都可以见到一种现场制作、现场享用的民间艺术——糖画。这种民间工艺糖画用白砂糖熬成的汁所制,制作人手法精奇、技法多样,做出的糖画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糖画

制作完成的糖画

【有趣的民间传说】

四川糖画是一门在民间传承数百年的手艺,也是一门制作与出售结为一体的艺术,亦糖亦画,可观可食,但不能修改也不能保存。

据说,四川糖画始于唐代,当时诗人陈子昂非常喜欢吃黄蔗糖,每次食用之前要先将黄蔗糖加温融化,再滴铸在光滑石板上,制成各种小动物、花卉等有趣的图案,而后粘上竹签,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边观赏一边享用。

后来,陈子昂离开四川,到京城游学求官,因初到异乡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清闲的小吏,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前法炮制享用,倒也乐得清闲。有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黄糖“作品”,遇到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吵着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糖画,回宫吃完后还哭闹索要。皇上知道了这件事,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命他当场表演。皇上看得聚精会神,脱口说出“糖饼儿”二字,也就是糖画最初的名称,陈子昂因此被尊为糖画的祖师爷。

糖画随之流传开来,以往的糖画艺人几乎都是街头小贩,一个小贩守着一副挑子,手脚麻利地用黄澄澄的糖汁“画”出各种飞禽走兽、花草人物,然后卖给正眼巴巴等着的食客。摊前常常围了一圈看客,用赞赏的眼神观赏艺人挥动手中的小勺,一下又一下地妙“勺”生“画”。渐渐地,四川民间艺人将皮影、剪纸等艺术的造型手法也运用到糖画上,直至发展成今天的糖画艺术。

【食赏娱三结合】

糖画是一门食赏娱三结合的民间手工制作艺术。除了一个熬糖锅、一个舀糖汁的小勺、一把薄平铲、一个煤油炉,还有一块用于“作画”的台面、一个用于插糖人的草把。为了招揽食客,糖画艺人通常都带有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糖画转盘,转盘中心 是一根用于旋转的指针。

食客交上买糖的钱以后,就可以转动转盘上的指针,指针停止的时候会有一个相对应的糖画图案,艺人按图作画,最小、最简单的可能是一条蛇,最大、最复杂的可能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金龙。食客和围观者总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转盘上的指针,若是看到指针停留时指向简单的小图案时,大家便一起叹气;若是指针指着复杂的大图案时,人群便爆发出一阵欢呼,“中彩”的食客更是沾沾自喜。

糖画艺人丝毫没有“赔本”的沮丧,一边分享着大家的快乐,一边利落地制作费时费料的大图案。那只小勺在光洁的台面上抖、提、顿、放、收、抹,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大家的目光也就随着艺人的手起起落落。短则十几秒、长则两三分钟之后,栩栩如生的糖画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虽然糖画是一门不能收藏保存的民间艺术,却也有艺高才低之分。因其不但需要准确掌握熬糖的火候、糖汁冷却凝固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很多买糖画的食客并不是专门为了饱口福,而是为了欣赏糖画艺人的精湛表演。更有许多怀旧者,常常将制好的糖画拿在手中,怎么也不舍得品尝。

糖画

成都糖画制作

糖画的制作对画师手艺和糖汁的黏度、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熟练的糖画师傅仍旧能够娴熟把握好。

糖画的制作对画师手艺和糖汁的黏度、温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熟练的糖画师傅仍旧能够娴熟把握好。

上一篇:蜀锦、蜀绣
下一篇:川派盆景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