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川派盆景

巴蜀一绝

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清之际分为四川派、岭南派和江浙派等。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等。四川由于具有丰富的盆景资源,又经历代艺人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被人称作“蜀中一绝”。

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清之际分为四川派、岭南派和江浙派等。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等。四川由于具有丰富的盆景资源,又经历代艺人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被人称作“蜀中一绝”。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

【漫长的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四川盆景出现在唐朝,当时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在四川新繁一带首建园林制作盆景。五代之时,有一位梅姓官员隐居在成都,专心营造梅园,从事盆景创作,并引起了一股跟风热潮。明清之际,四川成都一带每年定期举行花会。花会现场除了展出各类奇花异草,还将各县精心制作的大小盆景当场展出,不过那时大多是古桩盆景,只有少量的山水盆景。山水盆景当时基本是“缸山”,即缸内配山,山上布树。到了民国时期,盆景艺术渐渐普及,山水盆景与古桩盆景一起流行起来,在成都一带蔚然成风。新中国成立以后,川派盆景发展更加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古桩盆景与山水盆景】

四川盆景之所以独秀一方,与冠绝天下的巴山蜀水密切相关。多姿的自然山水为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许多艺人就地取材,构思制作出不少精美的作品。比如古桩盆景的常用材料有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等,代表作有“张松银杏”、“紫薇花瓶”、“瓶兰古韵”等;山水盆景的常用材料有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等,代表作有“秀挹三峨”、“青城天下幽”、“蜀江水碧蜀山青”、“剑门雄关”、“巫山十二峰”等。

从川东、川西两派盆景的艺术表现风格来看,川东古桩盆景朴实严谨,多以景物风貌为特色,山水盆景气势雄浑,重点表现巴山蜀水的“高、悬、陡、深”等方面。从制作手法来看,古桩盆景喜欢沿用丰富多彩的规则式传统蟠扎技艺,主干和侧枝常按不同格式弯曲,干形的格式有掉拐、方拐、对拐、滚龙抱柱、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等,蟠枝的方法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拐等。川西山水盆景多将树桩与本地水石结合,并运用多种手法巧妙堆砌,几乎不用任何人物与亭桥点缀,仅配以竹、树与水,在咫尺之间浓缩万里之景,将盆景艺术推向“移天缩地,盆立大千”之境界。

川派盆景

川派山水盆景

上一篇:糖画
下一篇:成都花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