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屏障
海南四面环海,为了保卫海南,在清康熙乾隆时期,已经陆续修建了一些炮台,这些炮台主要是用于防范海盗侵袭。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华的大门,海南作为海上枢纽,军事地位日趋凸显,在海南设置军事要塞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而炮台建设就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据初步统计,海南在清代共建有炮台21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齐名的海南秀英炮台。
海南四面环海,为了保卫海南,在清康熙乾隆时期,已经陆续修建了一些炮台,这些炮台主要是用于防范海盗侵袭。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华的大门,海南作为海上枢纽,军事地位日趋凸显,在海南设置军事要塞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而炮台建设就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据初步统计,海南在清代共建有炮台21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吴淞炮台、广东虎门炮台齐名的海南秀英炮台。
【诞生在危亡之际】
秀英炮台地处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西路北侧的秀英村北,地势险要,是遏制琼州海峡的咽喉地带。炮台居高临下,面对琼州海峡,大炮的射程实际控制了整个海口港湾,故此炮台建得十分宏大。秀英炮台的建设,和中法战争有很大的关系。1884年8月,中法台湾海战之后,清政府预测法军有侵占海南岛的企图,故而命令两广总督张之洞会同在广东督军的兵部尚书彭玉麟、前任总督张树声商议防御策略,并加强虎门、黄埔等城市要冲以及潮汕、海南、北海、钦州等地的海防力量。随即,张之洞命广西巡抚王之春前往海南,在海口沿海构筑炮台。为了进一步加强海南防务,1887年11月张之洞亲赴海南,实地考察海口的地势地貌。在详细勘察之后,委派雷琼道台和雷琼兵备道水路统领朱采等筹集白银20万两,在海口秀英村后金刚岭台地上构筑秀英炮台,由海口参将陈良杰监理工役。1891年,历时四年之久,秀英炮台终于建成,成为清代海南全岛的第一大炮台。
秀英炮台共有大小五座炮台,其中三大炮台为拱北、镇东、定西,两个小炮台为振开、振威。所有炮台都是新式高位炮台建筑,明台暗室组合式结构在200米的海岸小山丘上自东向西直线排开。炮台内共5尊大炮,炮筒均朝向北方,面对琼州海峡。5尊大炮均是购自德国克虏伯炮厂的新式后膛装快铁炮,射程约为10千米。秀英炮台的主炮“拱北”口径24厘米,“振东”、“定西”主炮口径20厘米,“振威”、“振开”主炮口径15厘米。而今在秀英炮台中,大家所能看到的是仍保留原貌的振威台,其余四座炮台已经难考原貌。现存的防御设施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所建。清代的5尊大炮去向不明,目前所见大炮是海南新中国成立后由海口铸管厂制造的仿原克虏伯炮厂的火炮复制品。
秀英炮台四周筑有坚固的城垣,整个炮台平面分布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251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5个炮台、指挥所、演兵场、营房、弹药库等。另外,辅助设施有马道、引道子、水池和水沟等。炮台呈明台暗室组合结构,明台用于安置大炮,呈圆形地穴状,为混凝土筑成;暗室为兵房,采用水泥、灰沙、青砖或红砖砌成,顶部为拱形。明台面朝大海,暗室尾后,有门相通。明台护墙内壁四周有19~21个不等竖放炮弹的小龛和四个藏兵洞,中间还保留着一段圆形铁炮轨道,表明炮相对于吴淞炮台、大沽口炮台,秀英炮台并不为人们所知。然而当年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秀英炮台不应该被人们遗忘。这扼守海口的军事要塞,理应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那份属于它的记忆。 位呈磨盘式。炮台东西两侧分别建有指挥所和营房,指挥所为半地下穴式结构,营房为拱顶长方形。中间是宽阔的演兵场,演兵场南是7间相连的弹药库,中间房间设一大门,门上方置“海南保障”石匾额。炮台四周的马道、水沟由于历史原因,已经难寻踪迹。
秀英炮台大门
【血与火的洗礼】
根据史料记载,秀英炮台自从建成之后,只发射过两次炮,第一次是炮台落成之时琼州兵备道朱采为迎接两广总督张之洞视察时开的炮,这是炮台落成之后的试炮仪式。此次试炮直到清朝灭亡,秀英炮台就声息皆无。第二次炮台上大炮轰鸣,则是抗日战争时期。
从1938年9月开始,日寇飞机就对海口、府城等地进行轰炸。海南守军为了加强防备,将秀英炮台列为重要的防御设施,先后在4座炮台上加筑了钢筋混凝土顶盖和修复了炮台内壁。由于当时无人能操作古炮,于是琼崖警备司令王毅重新请回了早已赋闲在家的清代最后一任炮长陈起刚等人。这些年逾花甲的炮台老兵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重返炮台,将久已闲置的大炮擦拭一新,日夜操练,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秀英炮台弹药库
秀英炮台中的振威台
秀英炮台藏兵洞
秀英炮台古道
秀英炮台旋转炮位
1939年2月10日,日寇在陆军少将安藤利吉指挥下进犯海口。当时日军3000余人、伪军3000余人,分乘30余艘舰艇在50架飞机配合下横渡琼州海峡。面对来犯之敌,这些年逾花甲的老炮兵利用秀英炮台上的德国老炮在老炮长陈起刚的指挥下,向敌舰发起炮击。一时间5尊大炮一起轰鸣,在日寇舰艇周围掀起冲天水柱。安藤利吉被打得惊慌失措,连忙调来飞机对炮台轰炸,企图摧毁古炮台。这些老兵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之际,在老炮长的指挥下,和日军激战3个小时,发射炮弹100余发。
日军在正面登陆受阻之后,只得从秀英炮台以西的琼山天尾港登陆。日军登陆后在敌舰火力掩护下,分兵包抄秀英炮台,炮台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由于老炮无法近距离作战,日军来势汹汹,炮台守军在当地村民的掩护下从地下暗道撤走。在对日寇的作战中,炮长陈起刚等10多名老兵受伤,炮手陈才章、号手凌兵等10余名老兵壮烈牺牲。
而今,秀英炮台这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已被林立的高楼所包围,但是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炮台依然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雄姿,在荒烟蔓草之间讲述着曾经的战斗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