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又被称作烫画、火笔画,是用烙铁在木片、丝帛等材料上烫出痕迹来作画。烙画与传统绘画不同的是需要把握火候和力度,需要“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因此烙画艺术是对中国绘画和西洋绘画的吸收和融合,它既传承了中国画勾勒点染的技法,又彰显出西洋画的写实效果,带给人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的视觉体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烙画技艺传遍五湖四海,而山东聊城的烙画葫芦已成一绝,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刘秀与烙画】
烙画历史悠久,相传最早始于西汉末年。烙画的发扬和西汉末年汉朝皇帝刘秀有着莫大的关联。当时刘秀被王莽赶到南阳一带,恰巧南阳有个出了名的烙画工匠名叫李文,他的烙画工艺远近闻名,被称为烙画王。当时刘秀虎落平阳,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他一只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刘秀感激不尽。公元25年刘秀称帝之后,多方查探终于找到当初救他一命的李文,宣他进宫,亲自送上白银千两,封他为“烙画王”,从此南阳烙画成为贡品,名扬四海。
烙画葫芦
烙画葫芦制作过程
清代光绪年间,南阳画师赵星三突发灵感,用大烟枪代替笔杆,在烟杆上随意作画,后来他又在其他木质产品上作画,都得到了成功。接着他便潜心钻研,最终掌握了一整套烙画的技巧,这个时候烙画才算真正成熟。赵星三的烙画技艺很快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如今山东、江苏、南阳等地均成为烙画的主要生产地,而山东地区的特色就是烙画葫芦。
烙画创作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烙画创作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烙画葫芦的制作过程】
烙画葫芦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分别是挑选葫芦、加工葫芦、制作成品。
首先是挑选葫芦,选择葫芦的时候需要选择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只有经过风干把玩后的葫芦才会光泽透亮,便于烙铁上色,而且能很好地体现出深浅来。
其次是加工葫芦,在加工葫芦之前需要挑选好烙画的素材,最好是以古画、名画作为素材,葫芦带有一种古典的味道,所以并不适合现代画,反倒是古画更能与葫芦融为一体。在葫芦上烙画对画师的要求极高,基本上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画人物需要有素描的功底,画花鸟鱼虫离不开工笔画的基础。在绘画过程中尤其忌讳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必须完全按照技法来画,方能成就完美的图景。画师在选用烙铁的时候,一般使用25W或者35W的电烙铁,而且需带有调压器,以便改造烙铁头的形状,让笔端可以像毛笔那样软硬适宜,这样才可以展现出国画中勾勒描绘的技法。
最后是制作成品,烙画需要仔细认真,因为葫芦上可供作画的面积本来就很小,所以需要把每个细节都凸显出来。为了达到真实的感觉,需要掌握力度和温度,描绘出层次感、远近感和透视关系。在深浅不一的烙痕中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就像西洋画一样真实。烙画完成之后需要用烙铁落款,因此字也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