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安塞

腰鼓天下第一鼓

白云蓝天之下,陕北汉子们身穿黑棉袄,头扎白毛巾,腰扎红布,脚踏黄土,在那牛皮大鼓的助威下,他们热情地舞动起来。音乐仿佛天成,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翻滚如龙,勇猛如虎,畅快淋漓。鼓手们从黄土高原的山坡后面一起涌出来,黄尘滚滚,人影恍惚,他们的吼声和鼓声交织着,如同黄河咆哮……

白云蓝天之下,陕北汉子们身穿黑棉袄,头扎白毛巾,腰扎红布,脚踏黄土,在那牛皮大鼓的助威下,他们热情地舞动起来。音乐仿佛天成,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翻滚如龙,勇猛如虎,畅快淋漓。鼓手们从黄土高原的山坡后面一起涌出来,黄尘滚滚,人影恍惚,他们的吼声和鼓声交织着,如同黄河咆哮……

【六鼓四金,舞蹈助兴】

《周易》曰:“鼓之舞之以尽神。”由此可见,鼓在中国是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最早的鼓是陶器时代的“土鼓”,它标志了农耕文明时期舞蹈的开始。早在商周时代,不仅出现原始的鼓与舞相互结合的形式,鼓还成为了人们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

在原始社会,人们只知道敲击石器为舞蹈加油助兴;周代,土鼓已用在国家的祭祀和礼仪形式上。在陕西,每当陶鼓敲起,那就是人们在祈求平安丰年,用鼓舞来取悦神灵来保佑自己的村落。

远古时代,人们习惯把天上的雷霆、春天温暖的气候、万物的生长,都溶于“鼓”的概念中,并且认为鼓声有非凡的神力,能像滚滚雷声引来雨水,滋润万物生长。《风俗通义·鼓》释义:“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这鼓声也就成为了农耕精神的支柱,激发着人们辛勤劳作。

《周礼》的“六鼓四金”表达的是 三千年前周代的鼓乐形式,而如今陕西的腰鼓就是从中演化而来,鼓舞从最初的农耕文明开始,伴随着人们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在鼓与舞的结合中,在阵阵腰鼓声中,安塞腰鼓散发着鼓舞人们等积极向上的精神。

安塞

安塞腰鼓

诞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和悍勇威猛的个性,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诞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和悍勇威猛的个性,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安塞腰鼓,陕北一绝】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安塞腰鼓始终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漫天黄土交相辉映,洋溢着生命最原始的动力。

“腰鼓”这种表演形式是陕北各地广为流行的一种舞蹈,也是陕西民间最具有影响力的舞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陕北,几乎村村有腰鼓的队伍,家家有打鼓的鼓手,而且世代相传。其中,安塞腰鼓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陕北的腰鼓在20世纪40年代扩展至全 国,成为新型的民间舞蹈,直至80年代,开始轰动全国。“兰州太平鼓”、“威风锣鼓”被人们称为金鼓齐鸣,含着浓郁而醇厚的阳刚之美,“安塞腰鼓”便显示着人鼓合一的高昂精神,既包含着群体之美,又突出了个性的无限魅力。

安塞腰鼓根据风格韵律又分为文腰鼓和武腰鼓,文腰鼓动作潇洒,类似秧歌,多为即兴表演;武腰鼓则是场面宏大,动作粗狂,多人参与,可达数百人,并且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打到高潮,只听那鼓声、喊声、唢呐声、舞步声聚在一起,相互交融,可谓雷霆万钧。

如今,文腰鼓和武腰鼓已逐步融合,以安塞地区西河口和真武洞两个村落的腰鼓最有特色。腰鼓表演者们用生动简洁的舞步表现出当地群众淳朴的性格,又杂糅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两种艺术形式,可谓张弛有序,浑厚有力,被人们赞美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便是安塞腰鼓最集中的表演时间。陕北人祭祀活动一结束,舞队就开始敲起锣鼓,舞动起来,有时也会在庙内广场上先舞上一曲,表示拜神,安塞腰鼓顿时充满了神秘之感。然而,在这三秦大地,安塞腰鼓最初的模样究竟为哪般?

安塞

天下第一鼓

【高原生命,最美颂歌】

追寻安塞腰鼓的历史,其实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民俗是分不开的。安塞县位于陕西的北部,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民族文化在此汇聚,这里素有“北门锁钥”、“上郡咽喉”之称。因此,这里的人们更需要一种有强大凝聚力的乐器,更需要一种能透彻心扉、打破定律的乐器,而腰鼓正是这种需要的集合体。

相传,秦汉时期,腰鼓如同刀枪、弓 箭一般,每次遇见敌人突袭,鼓手们就要击鼓爆鸣,传递讯息,如果两军交锋,鼓声也是一种武器,必须要击鼓助威;如若取得胜利,士卒们更要击鼓庆贺,以表愉悦。所以,安塞腰鼓的历史颇为伟大,它不仅是激励边关战士冲锋杀敌的号角,更是将士们凯旋的一曲颂歌。

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逐渐从最初的军事用途演变为祈求神灵、欢度春节的一种民俗文化舞蹈。安塞腰鼓正是来自黄土高原的民众之间,所以它的艺术性也是如此朴实,也许是为了纪念先秦将士的英姿飒爽,在击鼓的风格、演奏和表演上,表演者们依旧遵循了秦汉时期的传统。在那气势磅礴、如同千军万马而来的鼓声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舞动着生命的最强音。

在陕北地区现在兴起的秧歌里,安塞腰鼓成为人们心中一种庆祝胜利、表达喜悦的工具,被人们誉为“胜利腰鼓”。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安塞腰鼓更是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荣获了最高荣誉,使得安塞腰鼓声名大起。

人鼓合一,可谓一绝。没有哪种乐器像安塞腰鼓这般充满生命力,整个舞蹈下来,人借鼓势、鼓借人威,这就是最完美的组合!这阵阵鼓声中所释放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文化之美,更传递了人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安塞

激情澎湃的安塞腰鼓

上一篇:秦腔
下一篇:社火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