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银鱼、长江鲥鱼、清水大蟹
安徽境内江河密布水系发达,全省约有大小河流2000多条,大小湖泊587个,另外还有百余座水库与星罗棋布的塘坝、河沟等。据统计,安徽全省水域是全国内水域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如此广阔的水域环境使得安徽的水产丰富,水产养殖业极为发达,水产品种类繁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产有巢湖银鱼、长江鲥鱼与清水大蟹等。
【江湖中的鱼类佳肴】
巢湖银鱼是浮游于水上层的一种小型鱼类,在古时也称作“脍残鱼”、“玉余鱼”、“白小”、“冰鱼”。唐代诗人杜甫曾在《白小》一诗中活灵活现地将其描绘出来:“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
鸡油花椒蒸鲥鱼
巢湖银鱼
这种小鱼体形扁平纤细,长约5厘米,全身洁白如银呈半透明状,而且无骨无肠,无鳞无刺,仅头部有短吻大眼。每年三四月间是巢湖银鱼的产卵期,这些小鱼排完卵后立刻死去。幼鱼的生长期约1~2个月,五月便是捕捞银鱼的最佳季节。巢湖银鱼其貌不扬,却因肉质稠密、滋味鲜美获称“鱼类皇后”。在烹食前,不用将银鱼开膛,仅用清水洗净便可。当地人喜欢的菜品有银鱼炒鸡蛋、银鱼炒韭菜、银鱼烧豆腐、银鱼包饺子等。
长江鲥鱼,头部短小,吻部圆润,鳃长鳞大,长15~20厘米,多为深灰色。它有极强的适应性,常常成群结队地游往水草丰茂的浅滩、沟汊、河湾中寻找食物或产下鱼卵,很喜欢吃水草的芽、茎、叶和果实,也喜食小虾、蚯蚓、昆虫等。鲥鱼 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因此得名。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代为纳贡之物,是中国珍稀的名贵经济鱼类,鲥鱼、河豚和刀鱼齐名,素来被称为“长江三鲜”。长江鲥鱼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温中开胃,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疗疮。鲥鱼是珍贵的食用鱼类,常用的烹制方法有红烧、清炖、煎烤、熬汤等。
银鱼传说
巢湖流传着一则关于银鱼的传说。据说孟姜女北上寻夫,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丈夫万杞良。她掩面痛哭,晶莹的泪珠跌入水面,变成一群群洁白的银鱼。银鱼回溯江河循水而上,最后在巢湖一带栖息繁衍起来。至今,它纤细头部那双鼓突而起的大眼睛,还流露着孟姜女望眼欲穿盼夫归的动人神情。
安徽芜湖自古产蟹。据说在芜湖正东10千米处有一座富庶的万春圩,万春圩的中心是大闸镇,旁边便是清水镇,这两地均以盛产大闸蟹而闻名。《芜湖县志》曾记载:“秋暮之时,常有百千硕蟹栖伏其上,呈蚁聚状,故以名之。”
芜湖螃蟹
【鲜美无比的清水大蟹】
每年九十月间是捕蟹的最佳季节,这时的螃蟹体形饱满,蟹黄丰富,肉质细嫩。芜湖人吃螃蟹最常见的吃法是清蒸。一般先将大蟹放入盆中三两个小时,等排空腹中污物、刷净外壳后,用细线扎紧蟹足,趁活放入笼中蒸上20分钟左右。此时开笼,奇香扑鼻而来,揭开橘红色蟹壳,蘸以作料品尝那饱满洁白细嫩如玉的蟹髓,再慢慢吮吸金黄色蟹黄,顿觉齿颊留香,鲜美无比。如今,芜湖的清水大蟹已是往来宾客必点的一道经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