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时仅辟城门,上建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饰灰瓦脊兽之门楼。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始在城门外增设瓮城,但未建箭楼。城门是城市的象征。古代城门的命名,往往会对臣民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北京城门命名中多有“安”字、“定”字,如天安门、地安门、安定门、永定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即有长治久安之意。 ...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呈T字形,由天街、千步廊和大明门(大清门)三部分组成,周围皆砌以红色宫墙,平民百姓不得进入。千步廊的形制起源于宋代汴京,金中都、元大都皆予以沿用。 明朝永乐年间,皇城定位于京师中央,宫殿楼阁大规模营建,就在今天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上建起了一座砖石结构三个券洞的门,这就是大明门,它与正阳门相...
在封建社会,天安门不仅是封建帝王颁发诏令的所在,也是皇帝出入必经之地。每逢冬至天坛到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孟春祈谷、仲春耕藉田、皇帝出征、大婚等隆重典礼,都从天安门出入。 到了近现代,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在天安门前发生。1919年,这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
紫禁城,是皇宫的专有名称。“紫”指的是天空中的紫微垣的简称,紫微垣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间的帝王称天子,那么他生活的地方就是和紫微垣相对应的, 故此命名时要用“紫”。“禁”是禁止之意,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普通百姓禁止进入,“紫禁城”也就成了专有名称。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既是明清两朝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
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神武门以北。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为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最高点。景山所处的位置本是一片平坦的原野,1163年至1179年间,金世宗完颜雍兴建以琼华岛为中心的太宁宫,将所挖淤泥堆积成土山。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时,将土山圈入皇城之内,命名为“青山”,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并在山南修建了延...
鼓楼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明嘉靖十八年(1539),鼓楼遭雷击被毁,再度重建。清代曾多次对鼓楼进行修缮。现存建筑为明代原建。 鼓楼建在高4米四面呈坡道形的砖石台基上。坡道和台基的边沿围以高1.5米的矮墙。鼓楼就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