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此后数百年间又经过多次修缮补充。明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北京的坛庙营建工程开始启动,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北京天地坛建成。永乐十九年(1421)元旦,明成祖朱棣亲告于太庙,太子朱高炽奉安昊天上帝、皇地祇神主于南郊天地坛。正月十一日,朱棣亲率文武大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北京天坛第一次祭祀盛典,...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明清皇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现存的唯一的祭地之坛。1923年8月首次开放,1925年称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名为市民公园,1935年公园停办。1957年4月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至今。
社稷坛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坛方形,有壝墙、坛墙、外墙三重。环坛墙外遍植柏树,井然森列。五色土坛台居中,拜殿、戟门位北,歇山黄琉璃瓦屋面。社、稷同坛同壝。坛内西南隅有神厨、神库各五间并列,东向。神厨在北,神库在南,悬山黄琉璃瓦屋面宰牲亭位于西坛门外以南,北、西、南三面围以矮墙,墙...
“先农”何人?“先农”即神农炎帝。远在蛮荒之时,人类或猎虫兽茹毛饮血,或采撷野果充饥……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炎帝和黄帝统领着南北两方。炎帝是慈爱之神,是他教导人们怎样进行刀耕火种,植粟栽菽。所以《周书》上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成之,使民宜之,故谓 之神农。”后人为...
太庙位于紫禁城外的东南方,午门至天安门间御道的东侧,隔御道与社稷坛遥遥相对。是按照古代“左祖右社”的都城规划理念进行设计建造的。 太庙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变动。弘治四年(1491)在寝殿之后修建祧庙,以安放皇帝远祖们的牌位,这是第一次改动。第二次是嘉靖十四年(1544),明世宗将太庙改建成独立的九个庙,仅5年后,九庙...
孔庙,旧时称先圣庙、先师庙或文庙,是特为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修建的。元大都建成不久,大臣哈剌哈孙即上书皇帝,建议在京城兴建国学和孔庙。元成宗铁穆耳采纳了他的主张,于大德六年(1302)破土,历4年竣工。孔庙落 成后,铁穆耳于翌年颁“加号诏书”,加谥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1368年8月,明...
北京国子监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毗邻,是元、明、清三代之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被誉为读圣贤之书、成圣贤之士的圣贤之地。 彝伦堂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