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东接宁夏、陕西,南临四川,西和西南连青海、新疆,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接壤,全省面积约45.44万平方千米。人口2729万,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省区之一。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17个直辖区。省会兰州市。
春秋战国是为羌等地。秦置陇西、北地2郡,西部属月氏。汉为凉州。唐设甘、肃、沙、兰、凉等州。 元置甘肃行省,取甘州、肃州首字得名。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析置甘肃省。汉朝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隋唐时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地形】
地形狭长,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会地区。其东部为黄土高原,起伏较大,河流贯穿,水力资源丰富;西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因得祁连山雪水之利,农牧业发达。省内山岭重重,沟壑纵横,山地和高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3000米,西北部有大片沙漠和戈壁分布。另外,还有丘陵、盆地、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主要山脉有阿尔金山、祁连山、冷龙岭、乌鞘岭、合黎山、龙首山、野马山、北山。其中阿尔金山主峰海拔5798米,为本省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黑河、疏勒河,黄河及其支流洮河、渭河、祖厉河,长江流域有嘉陵江上游的支流白龙江、西汉水。
【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干旱缺雨,温差较大。四季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临早。年平均气温4~14℃。年无霜期160~28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560毫米,7~9月为多雨期。由于干旱面积大、西部大风、东南部冰雹,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自然资源】
发现各种矿点1900多处,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60多种,有20多种居全国前五位,镍、铂、钯、锇、铱、钌、铑、硒、重晶石、铸型黏土等10种居全国第一位。
热能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河西地区5地、市的日照百分率高达65%~75%,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900~3300小时,是我国利用太阳灶较多的地区。有12%的地区风速在4米/秒以上,河西地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在50~200瓦/平方米,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且较集中的地区。
生物资源种类多。有林地390多万公顷,主要防护林有沙枣、红柳等;野生动物有5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90多种;野生植物有1200多种,分布广泛。
【农业】
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农业生产和耕作制显著不同。粮食作物有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青稞、马铃薯。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麻类、甜菜、烟叶。
森林树种繁多,云杉、油松、泡桐、杨树等用材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核桃、漆树、油桐、柑橘、红枣等经济林木,以及“岷归”、“纹党”等多种药材。
【工业】
形成以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材料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成为工业发展的骨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镍、铝的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水电发电量居全国第五位,铁合金的产量居全国第七位。产量居全国前20位的还有原油、塑料、生铁、化学农药、化学纤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