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江苏省

【概况】

江苏省简称苏。地处我国东部。北接山东,南邻上海、浙江,西界安徽,东濒黄海,有1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全省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人口7514万,有汉、回、满等民族。省辖13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21个县、55个市辖区。省会南京市。

江苏省历史悠久,南京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古都,成为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隋唐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由于开凿了大运河,建设淮北盐场,扬州成为东南财赋、漕运、盐铁转运的中心。明代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南京等地产生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阶级关系,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石布政使司置省,以江宁、苏州二府首字命名江苏省。

【地形】

平原辽阔,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地势最为低平的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平原约占总面积的68%,低山丘陵占14%,水面占18%。平原分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部分。有洪泽湖、太湖、高邮湖等大小湖泊200多个,太湖最大,北部的洪泽湖次之。有长江、淮河、沂沭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流还有沂河、沭河、新沭河、秦淮河、中运河、里运河,大运河沟通南北。黄海之滨的云台山海拔624米,为本省最高点。紫金山、汤山、栖霞山、青龙山和茅山均为著名山峰。

【气候】

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3~16℃,1月-2~4℃,7月26~30℃。年无霜期200~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自南向北递减。各季节降水不均,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量占全年的40%~60%,冬季降水较少。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品种较多。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金属矿产有岩盐、硫、磷、水晶、蓝晶石、宝石、金刚石、石英矿、大理石、石膏、凹凸棒粘土矿、陶瓷粘土,还有铁、铜、铅、锌、锶等金属矿产。其中,特种非金属以及大理石等建材类,是本省矿产资源的优势。淮阴盐矿,地质储量达4000亿吨,为全国最大盐矿之一。

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虽然有限,多年平均为249亿立方米,但过境水量丰富,达10254亿立方米。

海洋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渔场15.4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渔场和海州湾渔场,黄鱼、带鱼、对虾、蟹类及贝类等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经济鱼类有近40种。

【农业】

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二熟,是我国农业发达的省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麦类为主。森林树种繁多,有毛竹、松、杉、果木林,还有茶叶、板栗、干鲜果品及野生药材。养殖业以猪、桑蚕为主,太湖流域是我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为全国重要淡水鱼产区,太湖银鱼、长江鲥鱼和刀鱼、阳澄湖大闸蟹均为名产。

【工业】

解放初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现已成为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省区。本省工业以加工业为主,主要部门有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建材是本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化工、缫丝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淮北盐场为全国大盐场之一。工艺美术品种繁多,著名的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常熟花边、无锡泥塑、扬州漆器和玉器、宜兴陶器。

2013年度,本省地区生产总值5916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646.1亿元,第二产业29094.0亿元,第三产业26421.7亿元。进出口商品总值5508.4亿美元,其中出口3288.5亿美元,进口2219.9亿美元。

【文教、卫生】

全省共有高等院校156所,普通高中618所、初中2100所。

共有卫生机构31680个,其中医院1283个,病床29.6万张。

  • 1页49条